包河区:全国“双百强”城区的美丽嬗变
2015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包河区:全国“双百强”城区的美丽嬗变

记者 沈娟娟
包河区:产城一体,宜居宜业
 

滨湖新区迎来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环湖名镇大圩接待了德国总理默克尔;滨湖新区518米的恒大中心超高层建筑开建;总投资20亿元的中信银行合肥呼叫中心落户;福布斯世界500强新华保险开工;中国软件业前三甲软通动力即将运行;以万达文旅城为牵动,电影主题公园、海洋主题公园、水上飞机等国际国内一流项目加速引进,即将引爆环巢湖岸线……2015年,包河大事喜事不断,正为“十二五”画上圆满句号。

2015年,包河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亿元、引资总量4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同比分别增长9%、15.5%、12%、11.9%、13.1%、9.4%、8.8%和10.1%。11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市城区第一,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3项指标增速全市城区第一。                         

谋划大思路,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作出“产城一体是包河最大优势”的判断,着力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切实发挥好在全市转型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面向前沿和高端,提出“对标先发城区、对标最优平台、对标龙头企业”的学习理念,强化“不比总量比增速、不比概念比实招、不比外力比内力”的工作要求,引导全区上下拉高标杆、勇担责任、多作贡献。全区转型升级方案在全市县(市)区中第一个获批实施。

力促大转型,综合实力高位攀升

预计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6:34.12:65.28,三产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在“全国百强区”最新排名中,综合实力提升至第54位,投资潜力稳居第13位。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万达文旅城加快建设,海洋主题公园、电影主题公园、水上飞机、国际家庭度假旅游等国内国际一流文化旅游项目加速引进,环湖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精彩纷呈。现代金融蓄势待发,光谷金融港、复星创新金融城、中信银行、新华保险等大项目加快建设,谋划金融学院。全国首个综合要素交易市场全面运营。滨湖新区房市火爆,“十二五”累计达到76642套、803万平方米。包河经开区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轩新能源正式落户,安徽青电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双创”亮点频出,引进软通动力项目,培育常青创客梦空间等平台61个、创业组织2300个。全年引进大项目10个,有望蝉联全市招商引资“五连冠”。

攻坚大建设,城市功能优化提升

滨湖新区建设高歌猛进,新开工项目21个,完工16个,完成投资407亿元,累计投资1779亿元,路网围合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40万人;滨湖中心全面建成。实行区委常委包联等制度,完成房屋征迁182万平方米。全力扫尾十五里河片区、王大郢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征迁,义城老街征迁全面启动,常青休宁路片区、烟墩北涝圩征迁大头落地。实施安置房建设“大干一百天”行动。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建成运营,全省最大汽车客运中心加快建设。罍街早餐街开街、二期加快建设。区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正式运行。滨湖新区绿化考核蝉联全市第一。合肥南站管理创出“合肥模式”。

做美大生态,人居环境独具魅力

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岸上草原等4个景点入选环湖12景,16.8公里黄金湖岸线拥有国家级生态品牌达6个。圆满完成中德两国总理参观考察等重要接待保障任务。连续四年蝉联“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县区一等奖”,有望获“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区”。“三线三边”考核有望蝉联“两连冠”。派河藻水分离站建成运营。

繁荣大文化,强区效应示范全省

深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先后四次作为全省唯一县区或城区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全省文化第一强区”地位更加巩固。全省“十大文化场馆”建设有序推进,安徽名人馆建成开放,省城乡规划馆、省科技馆、安徽美术馆、安徽百戏城加快建设。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院”正式挂牌,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实验网建成运营。文化产业投资突破百亿元大关,约占全市1/3。

倾情大民生,幸福和谐处处彰显

坚持民生与发展同频共振。实施民生工程29项、各级共投入2.56亿元。滨湖新区开工建设6所中小学、4所幼儿园,占全市新开工中小学一半以上。创成“全省首个卫生城区”。深化基层医改,创新实施医联体、医养结合等模式。“乐助常青”在全国首创社会救助“PPP模式”。包公街道探索推进“街道社区化”。滨湖世纪社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居委会去行政化选举。

力推大改革,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圆满完成47项改革任务。“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被中央文明办誉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包河模式”。合肥南站“综合编组执法”模式运转高效。滨湖新区“大综管”经验在长三角地区交流推广。全省率先试水教育集团化和学区联盟改革。

强化大治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深入推进法治包河建设。全力支持和保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区政府依法行政、区政协做好民主协商工作,保证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残联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区三级综治维稳信访中心模式受到省委书记王学军批示,经验在全省推广。

严抓大党建,管党治党有力有效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督促各级党组织强化“主业意识”、压实“两个责任”。在全市率先出台《社区(村)书记专职化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试点推进开发区非公党建。严格执行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

五年,是挑战,是发展,更是跨越。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包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综合实力跃上全国竞技台。在全省县(市)区率先实现GDP突破700亿元,固投突破1000亿元,全口径工商税收突破12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GDP连跨“5个百亿级”、固投连跨“6个百亿级”。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两位数”、总量实现“翻一番”。这五年,城市面貌展示安徽新形象。累计完成房屋征迁突破1000万平方米,占全市城区总量36%。滨湖新区成为全省在建工程最多、房屋销售面积最大、人口集聚最快、生态环境最优的城市新区。这五年,发展惠民赢得群众好口碑。“两个收入”实现“倍增”。住在包河、学在包河、吃在包河、游在包河,成为合肥市民的首选。这五年,从严治党强化基层战斗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让党员干部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洗礼,省市委巡视巡查让包河接受了全面的政治体检,滨湖先锋、滨湖区域化党建联盟等党建品牌不断创响。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