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争光 全运争先
2015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奥运争光 全运争先
安徽省“十二五”竞技体育发展成就盘点
孙杨 记者 江锐
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花剑张亮亮(左)夺冠
伦敦奥运会平衡木冠军邓琳琳
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手球安徽夺冠
我省运动员程勋满、杨栋栋参加仁川亚运会获得好成绩
第十二届全运会冠军吕秀芝
2013国际铁人三项赛在池州举办
2014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在黟县举行
安徽文一球员在比赛中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竞技体育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巩固’和‘提升’的重要阶段。”省体育局巡视员高维岭告诉记者,围绕“奥运争光、全运争先”的总体目标,我省不断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强竞技体育规律特点的研究和把握,推动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实践,强力推进科医训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后勤服务保障的服务水平,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有了显著增强。

攀高峰,运动成绩巩固提升

据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吴疆介绍,2011年至2015年,我省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161.5枚金牌、151枚银牌、168枚铜牌。

其中,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以5金、7银、8铜,总分229分,实现了全面超上届的目标;2012年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我省6名运动员参加5个大项比赛,获得1金和6个优胜名次,创造了我省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重大贡献奖”;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我省取得8.5金、9银、12铜,特别是女子手球勇夺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4年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我省运动员共获得7金、3银、2铜和9个优胜名次,创造了我省参加境外亚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在2015年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5金、6银、12铜、40个优胜名次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称号。

夯基础,人才队伍欣欣向荣

据省体育局副巡视员刘晓辉介绍,“十二五”期间,安徽竞技体育坚持“科技兴体,人才强体”的指导思想,着力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系统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竞争上岗等措施,不断优化教练员队伍的结构,增强教练员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和管理意识,努力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以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的总体竞争实力。目前共聘任主教练28人、教练员81人、助理教练员20人。

其次,充实调整,扩充运动队伍规模。通过全省运动员大集训和引进交流等方式,对运动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本周期新设了射箭和男子橄榄球项目。本周期共完成全国注册运动员1370人,为历史最高。

第三,规范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审批。“十二五”期间,我省共审批一级运动员1472名、一级裁判员1057名;15名运动员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208名运动员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促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

实施优秀运动队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指导重竞技、体操击剑、武术拳击和球类(手球、橄榄球项目)四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纳入省体院管理,积极推进“学院化”建设。

优化运动项目结构调整,裁撤了一些长期不出成绩运动队,同时根据我省实际和国家奥运优势项目的情况,通过与淮北市人民政府协商,以“省队市办”的模式合作建立省级羽毛球队,以充分调动各层面参与竞技体育工作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运动项目社会化改革实践。指导协调安徽文一篮球俱乐部、安徽力天足球俱乐部建设,牵头组织召开我省贯彻落实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工作会议,代拟起草我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

齐用力,构建竞体大格局

进一步发挥举省体制优势,创新管理方式,强化“18116”(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8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科所+全省16个市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夯实基础,提升实力,积极构建竞技体育大格局,实现我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申办城市考察,举行申办候选城市陈述报告会,通过票决形式,选举产生蚌埠市为下一届省运会建议承办城市,并报省政府确定蚌埠市成为2018年第十四届省运会承办城市。

认真组织协调好我省承办的全国及以上各类比赛,积极探索符合市场化运营模式的赛事承办体制机制。“十二五”期间,我省承办全国以上各级各类比赛180项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