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构建“大群体”格局
2015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抢抓机遇,构建“大群体”格局
安徽省“十二五”群众体育发展成就盘点
管凌 记者 江锐
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赛
省直机关运动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乡镇、农村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省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全民健身科技志愿服务——国民体质监测
 

“现在到了‘十二五’的收官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安徽群众体育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省体育局副局长陈海军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加快发展。我省全民健身工作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涌现出丰富的亮点经验,展现出鲜明的安徽特色。

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1年我省出台《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提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全民健身“五大体系”(场地、活动、指导服务、保障、组织领导)和“五级场地设施建设标准”[省、辖区市、县(含市、区)、乡镇街道、农村行政村和社区],明确了“五个纳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纳入民生工程)的工作要求。

2013年,省人民政府首次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对市政府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安徽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县城、城区)测评体系(皖文明〔2013〕7号)将“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建有中小型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每千人拥有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老年人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4项纳入测评指标体系。2014-2015年,全民健身工作继续纳入省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主任,省直29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省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全民健身工作,及时研究重大事项、协调各方立场、部署重点工作。全省16个省辖市和105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现在全省法人体育社团已达1750个,其中,省级体育总会1个、市级体育总会16个、县级体育总会105个,省级体育协会51个、省级体育俱乐部22个,行业系统体育协会28个,其他各类体育社团1528个,各级体育社团发展会员143.3万人。

主题系列活动蓬勃开展

注重在年度重要时间节点、各项重大活动中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李永跃介绍,在元旦、“两节”、清明节、“6.10”纪念日、“五一”、“七一”、“八一”、“8·8”全民健身日、重阳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全省各地展示了或有规模、或有特色、或小型多样、或因地制宜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安徽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一市一县一地一品”,着力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各市、县都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如首届全国绿色运动会、省暨合肥市元旦越野跑、省直机关万佛湖健身走、省农民篮球大赛等。

积极配合省民委、省老龄委、省残联、省妇联等部门,开展各类人群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全省每年县及以上地区性单项(人群)全民健身竞赛活动20次以上达80%。全省定期举办县及以上地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达61%,定期举办街道(乡镇)全民健身运动会达69%。

大力推动场地设施建设

李永跃介绍,安徽各级场地设施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掀起高潮,五级场地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大力实施“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截至2015年底,全省行政村农体工程实现全覆盖。建设66个国家级乡镇体育健身工程,679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建成131个县(区)级全民健身广场,3979个全民健身苑(包括路径),7个国家级和547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雪炭工程40个,3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5800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晨晚练点。

根据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省每万人体育场地数为8.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5㎡。全省15个市规划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1个市规划建设“五个一”(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室内或室外标准游泳池、一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达100%。68个县(市、区)规划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个县(市、区)规划建设“四个一”(即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室内或室外标准游泳池、一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为67.6%。

积极强化科学健身指导

依据《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在培训、评审、注册、表彰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动从省级、市级直至县(区)、社区乡镇四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有14个市建立了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成立了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截至2014年底,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注册人数达到65222人, 2015年全省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249人。

建成省本级和16个省辖市体质监测中心、65个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市、县体质监测站点覆盖率达到61.9%,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坚持开展省直机关“送健康活动”,科学健身大讲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江淮行、国民体质测定和健康咨询“五进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全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覆盖率达75%,每年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培训140场以上。积极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抓好全民健身宣传工作

注重在“8·8”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重要时间节点,全民健身宣传活动同时开展,实现全民健身宣传对重要时间节点全覆盖。在各级各类电视、电台、报刊、官网等媒体,健身栏目覆盖率为90%。县及以上地区有70%实现每天在电视台、电台播放广播体操等健身普及节目。

进一步加强与《市场星报》、人民网安徽频道、中安在线等媒体的深度合作。《市场星报》(安徽体育专刊)开设了 “全民健身 共享省运”、“全民健身示范县巡礼”、“体育健身讲堂”等专栏。

夯实“大群体”工作格局

在陈海军看来,我省群众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了许多亮点,但从总体上看,全民健身发展还很不平衡,县级群众体育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全民健身经费投入缺口较大,健身设施距离群众要求仍有差距。

陈海军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是我省群众体育工作的“机遇期”和关键期。

2016年是《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研制启动之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要紧扣转型发展,围绕新周期《实施计划》研制、实施这条主线,结合国务院国发46号、省政府皖政67号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继续夯实“大群体”工作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强化落实,为推动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