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大通和悦洲 发现百年“汉阳瓦”
铜陵除尘清霾 还百姓一片蓝天
舒城两校车相撞同掉水沟致两人死亡
南科大明年 拟在皖招生65人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铜陵大通和悦洲 发现百年“汉阳瓦”
上有英文和商标,可能是我国首批机器制瓦
□ 黄春山 记者 刘海泉
标有英文和商标的汉阳瓦
 

砖和瓦在中国建筑史上,存在了数千年。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近日获悉,铜陵学院中国古代史教授闫明恕在铜陵大通和悦洲上,偶然得到了一块非常特别的瓦。

“这块瓦是典型的‘汉阳造’,距今已经有100多年,除了上面有中英文对照之外,它还有注册商标,有注册商标的符号,可能是我国首批用机器制作的瓦。”闫教授惊喜地表示,这块汉阳瓦对于铜陵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大通镇和悦洲偶然发现

闫明恕是铜陵学院思政系教授,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2010年10月1日,他到铜陵江边采风漫步,无意中在大通镇和悦洲发现了一块瓦。“这块瓦露了个头,挖出来一看,上面写了字,汉阳富源机器砖瓦厂。而且这瓦除了上面有英文,中间有汉字,下面还有注册商标,当时就想到这个很可能是非常贵重的瓦。”据闫明恕介绍,汉阳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阳造”曾经享誉海内外。但迄今为止,他发现带有注册商标的汉阳瓦尚属首次。

“这块瓦是典型的‘汉阳造’,距今已有100多年。”闫教授告诉记者,近两年,他曾带着这块瓦到武汉、南京多地请专家分析,最终都认可这块瓦的独特价值。

地处江南的和悦洲上为什么会发现汉阳瓦?闫教授分析,这并不是偶然,因为早在上个世纪初,和悦洲就素有小上海之称,同当时的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洲上教堂、报馆等各种新式建筑不计其数,还有著名的曾国藩主政的盐务招商局,所以这块“汉阳瓦”说不定就是哪栋建筑上残存下来的。

可能是我国首批机器制瓦

“我分析这块瓦是在1900年到1905年前后形成的,当时张之洞搞洋务运动,就是建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需要一批砖瓦,那么当时就成立了一批机器砖瓦厂,原来手工砖瓦不够用。”闫教授介绍,关于“汉阳瓦”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不过,真正的实物并不多,直到2012年才在湖南长沙首次被发现。

“2012年在湖南长沙,把上世纪60年代苏联专家修建的老粮库推翻了,从老粮库上面掀下来的瓦,才发现是有中英文对照的,这是我们国内首次发现的有中英文对照的瓦,而且是红瓦。这批红瓦都是当时湖北汉阳造的。”闫教授提醒说,与2012年长沙发现 “汉阳瓦” 相比较,他发现的这块汉阳瓦,还多了一处注册商标。“我的这块瓦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除了有中英文对照之外,它还有注册商标,有注册商标的符号,可能是我国首批用机器制作的瓦。”

下一步申报课题专门研究

史料记载,湖北第一个现代化机制砖瓦厂,设在汉阳铁厂内。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兴建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等工厂,需要大量砖瓦,而民间传统窑厂从数量到品质都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从英国引进制砖机和技师,分别在武汉、黄石设新型机器制砖厂。

闫教授介绍说,这种情况下又产生了第一批新式瓦,就是红瓦,原本我们的瓦都是青瓦,红瓦在当时来说是首次。到1936年,汉阳制砖瓦行业产销达到顶峰。此后,抗日战争爆发,武汉沦陷,汉阳各砖瓦厂也显露困境。不少砖瓦厂被日海军特务机关占住,蒸汽机被日军掠走,砖瓦厂也被迫改行。

闫教授表示,这块瓦在大通和悦洲发现,对于铜陵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意义。“下一步,我准备申报课题‘中国汉阳瓦抢救性研究’,也为铜陵近现代史研究做点贡献”。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