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得到一个机会,有幸一游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在高中读书的时候,我就用心地背过这篇序文。那时,我就对滕王阁充满了神往,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雄姿。
到滕王阁那天,天气阴晦。蒙蒙的细雨透人肌骨,但是有滕王阁的召唤,激荡在心中的是兴奋和渴盼。及至站到滕王阁前,我被它恢弘的气势和瑰丽的傅彩所震撼。它高耸入云,巍峨雄伟,飞阁流丹,碧瓦飞檐,层台耸翠,雕梁画栋,那气度、那华贵颇有盛唐雄风的余韵。云雾和细雨萦绕着,楼天相连,浑然一体,竟有一种置身海市蜃楼仙境般的飘飘然。
拾级而上,一抬头就看见第一层阁檐下黑底漆金的四个大字“伟瑰绝特”。这是当年韩愈在撰写《新修滕王阁记》时对滕王阁的评价,它高度概括了滕王阁的特有魅力与神采。从正门入阁,迎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笔力刚劲,气势如虹,自有一种自信和豪迈,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一层正厅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作者巧妙地把《醒世恒言》中的传说和滕王阁结合起来,利用传统的雕塑手法,并通过灯光的变化把我们带到一个迷人而悠远的意境中。遥想年轻气盛的王勃在阎都督那群贤毕至的盛大宴会上会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呢?我们徒留遐想,但是他留下的这篇《滕王阁序》却成了一粒种子,相继有了王绪作的赋、王仲舒写的记和韩愈的重修记,使得滕王阁声名远播,名噪天下。从此,文人骚客把能在滕王阁吟诗作赋当成一件幸事。
三层的正厅是一幅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内容的壁画。汤显祖眯眼坐在桌前,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他的四周是神灵感梦的故事,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那个时代少男少女爱情的觉醒,借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牡丹亭》成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次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从此由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内厅是一个古宴会厅,再现了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大摆酒宴,犒师庆功的情形。朱元璋这个布衣天子竟也如此附庸风雅,不得不让人慨叹滕王阁的盛名之高。
五层和三层相似,也是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以文会友最佳处所。正厅醒目地镌刻着《滕王阁序》的书法作品。字体刚劲峭拔、雄浑凝重。据说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真迹放大之后由工匠巧手雕刻而成。里面还陈列着自唐至清各个时代的滕王阁的建筑模型。通过它,我们能够读出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材料。
六层是一个小型的戏台,每天都有演员在这里表演唐舞宋歌,但是我到达的时候,恰好遇到装修才开放并没有遇见。四周墙壁上浓墨重彩地画了许多图画,其中有两幅大型唐三彩瓷版壁画,它以八种有代表性的大唐舞乐为载体,以男乐伎的阳刚之美和女乐伎的阴柔之美为表现形式,再现了盛唐的升平气象和滕王阁歌舞兴阁的历史传统。我不知道当年李元婴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建成此阁后是怎样“翠幕红筵高在云,歌曲一声万家闻”的,但是今天这里真如王勃所言:“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了。
站在五楼的回廊上,想看一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盛景,但是被烟雨笼住了,什么西山叠翠,什么长桥卧波都看不真切了,只有一江冬水向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