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经调查,未发现推荐者造假 被举报人:已发律师函,保留追责权利
医技不是祖传 仅在医学院进修半年
3上一篇 2015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埋尸医生”李今朝案昨二审,他在法庭上自曝——
医技不是祖传 仅在医学院进修半年

□ 记者 雷强
 

“当时不让公安机关调取监控,称里面有很多祖传手法是用来骗人的,主要是不想让公安调取监控。”法庭上,面对检察员的讯问,李今朝自曝行医时对外自称祖传中医完全是骗人的,他没有上过医学院校,只在医学院进修过半年时间,而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也是向同行请教后得来的。12月7日下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审理了“埋尸医生”李今朝杀人上诉案。

此案没有当庭宣判。

庭上自曝祖传中医是骗人的

在12月7日的庭审中,李今朝面对出庭检察员的讯问显得非常配合。在讯问中,李今朝表示,当日,被害人刘业清到其诊所治疗时,他按照前2次的治疗方式给刘注射了“脉络宁”。随后,刘出现呕吐、抽搐等不适症状。见此,他立即对刘采取了胸部按摩、人工呼吸、喂食救心丸及葡萄糖水等急救措施。经过5分钟的急救,在确定刘已死亡后,他才放弃了对刘的救治。

检察员:你有没有读过专业的医学学院?

李今朝:没有读过。当年只是在医学院进修过半年的时间。

检察员:当时公安机关要调取你室内监控时,你说里面有很多祖传的手法,不能外泄。你的医学是自学成才的,还是祖传的,或是经过医学院培训的?

李今朝:当时是为了怕公安调取监控,才这样说的,我的医技不是祖传的。我的治疗手法是和同行学的,交流后得出的。

抢救手段一再成为辩论重点

庭审中,对于刘业清的死亡,检察员认为与李今朝的抢救手段及判断死亡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李今朝的辩护人说,李今朝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

检察员:就按照李今朝所说的黄金四分钟,不代表抢救5分钟后刘业清就已经死亡。判断一个人的死亡,在临床上有很多种,不是简单地看脉搏、呼吸和心跳。比如查看弱呼吸、查眼睑等,这些按照李今朝的供述,他都没有做。并且,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李今朝诊所的旁边就有一所大医院,当时如果要抢救的话,1分钟就可以把人送到,但李今朝没有这样做。

辩护人:按照相关规定,诊所要配备呼吸器和点击器等,但李今朝的是骨科诊所。骨科诊所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去配备这些东西,也用不上。我们不要用事后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按照当时情形,对刘的抢救和死亡判断,按照中医来说,就是这些手段,李今朝没有什么不妥。

辩护人两次向法庭提出抗议

在法庭调查阶段,检察员对李今朝讯问的过程中,其辩护人两次向法庭提出抗议,认为检察员在诱导李今朝供述。

检察员:你从医多长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李今朝:我从医近40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情况。

检察员:按照药物的说明书要求,“脉络宁”应当按照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再采用滴注的方式进行。而李今朝没有按照用药规定对药物进行稀释,而是直接将药用在患者身上。此药物要有15到20分钟的观察期。但李今朝却在半分钟之内将药物注射进患者体内。刘在做心电图的时候,诊所内因为医疗水平问题而存在不规范操作……

辩护人:审判长,我抗议,检察员这是在讯问的时候就给出了答案,是诱导行为。心电图的人员操作等与本案无关。

庭前125万元赔偿款已至法院账户

在庭审中,李今朝的辩护人向法庭提交了三份新证据。其中一份是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书,另一份是民事调解书,最后是三张汇款凭证。辩护人指出,在二审开庭前,李今朝的家属分三次向法院指定的账户汇款125万元,以作为对死者亲属的赔偿,从而取得了死者亲属的谅解。

李今朝的辩护人认为,李今朝杀人罪名的指控和一审认定不准确,应当予以纠正。

辩护人:作为一名医生,他对患者前两次都用过同样的药,怎么说是杀人?又对患者进行了抢救,既然是杀人,还需要抢救吗?如果当时送到其他医院,那也不存在今天的法庭审理了。如果因为治疗出现状况抢救无效死亡,就定性为杀人,那就没有那么多的医疗事故了。因此,我们认为李今朝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李今朝:我是医生,是救人的,怎么会去杀人,而且还是在自己的诊所里杀人?当时我没有打120,是因为没有时间去,我要一直去抢救。死亡后,我害怕报警是因为怕死者的家属到诊所来打砸……

检察员:结合今天的庭审,以及法庭调查,可以看出李今朝对刘的死亡负有直接的责任,是由于李今朝的行为导致刘的死亡,因此一审法院的判决没有任何问题。

此案没有当庭宣判。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