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怀疑自己病了? 这本身就是病!
一本应“时代呼唤”而出版的著作
时代新健康系列: 肝病的自我调养
时代新健康系列: 肾病的自我调养
下一篇4 2015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总怀疑自己病了? 这本身就是病!

 

□ 朱世玲 记者 李皖婷

30岁的吴先生最近被自己“逼”得够呛——自从两个月前出差回来,他就总觉得自己得了大病,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可是大大小小的医院跑了十几趟,还有两次去了急诊,硬是啥毛病都没查出来。其实,吴先生是被“疑病症”缠上了。记者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这种病心理门诊并不鲜见。

30岁男子浑身不适 一个月跑了两次急诊

案例

两个月前,30岁的吴先生和同事一起出差,回来后肚子不舒服了几天,还有点发烧的症状。他怀疑是出差时吃坏了肚子,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害怕是寄生虫感染,买了肠虫清吃。吃了之后,他又在网上看到肠虫清的不良反应,便跑去医院洗胃。医生不让洗,他坚持洗。

没过多久,他又觉得胸痛、心慌。听别人说这些症状可能是大病的前兆,去医院拍了片子,还查了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一点问题都没有。

很快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只要有一点不舒服,就觉得自己要生大病——觉得尿少,就去查尿和肾功能;觉得胃胀,就又去做了胃镜;下体有点痒,甚至做了艾滋和梅毒的检测……结果同样没有查出问题。

前段时间,突然出现了背痛的症状,他便去医院检查心脏,还做了心脏超声。做心脏超声时,医生用力较大,把他的心口处弄得痛了几天,他又怀疑损伤了心脏或动脉……

一个月跑了两次急诊,家人开始埋怨他,认为瞎折腾,乱花钱。这样的言语深深地刺痛了吴先生的心,“难道我是没病装病吗?”

分析

总怀疑自己有病

可能是心理出了问题

“在临床上,我们时常会碰到有患者说自己得了‘大病’,反复检查却查不出来。一般来说,这多半是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疑病症’。”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储召学表示,“疑病症”指的是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有一种或者几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围绕自己所担心或相信自己所患的疾病,患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受;而在疑病观念的支配下,又对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并表现出相应的躯体症状。

症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非常具体,症状鲜明、逼真,表现为定位清楚的病感;也有的性质模糊,难以言表,比如只知道自己体虚有病,状态不佳,因此到处反复求医,做各种医学检查。尽管各种检查结果阴性,不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这些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而这些情绪又会加重躯体不适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说,他们担心躯体疾病的烦恼程度与其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

释放心理压力 培养乐观情绪很重要

建议

记者昨天从省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两年来,一个新的“寻医问药”群体悄然增长,这些原本仅仅身体亚健康的都市上班一族,被身体的各种小病痛困扰之余,通过网络或是他人只言片语对号入座,将自己归入“重病者”行列,甚至四处求治。

事实上,这多是“疑病症”的典型症状。储召学表示,疑病症者多有较多的心理压力,却难以找到倾诉对象。一般来说,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固执死板、谨小慎微的人容易产生疑病症;接触过疾病的环境或早期的不幸经历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也有可能引发疑病。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自己纠结“病症”而无法自拔,尽量不要自行查阅有关医学方面的资料,也不要乱求医,并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

同时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改变焦虑、郁闷、压抑等不良情绪。也可多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多关心别人,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生活信心。

不过储召学也提醒,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还是无法改善,就要尽早去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与共同探讨导致出现躯体不适的真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