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将有26个省份高考统一使用全国试卷,而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到2018年将缩减到35个。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推广全国卷并不意味着高考变得更加公平,因为在不改变现有录取制度前提下,即使有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最终录取时依然是本省学生在省内竞争,并非全国统一录取。
高考试卷分省命题在推行了十多年之后,如今即将回归全国统一命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但众所周知,高考改革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而全国统一命题只是众多改革措施中的一项。正如熊丙奇所说,“推广全国卷并不意味着高考变得更加公平”,因为即使是一张考卷如何?如果在录取学生时,没有打破地区局限性,没有全国统一的分数线,统一试卷仍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统卷”只是教育公平的第一步,而在随后的判卷、划定录取线、分配招生名额等环节中,仍有众多的可变因素可能会影响公平的实现。如果统筹考虑,综合施治,最大限度地让中国的高考成为中国学生在统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才是关键所在。可喜的是,在通过高考“统卷”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为落实国务院意见,教育部在2015年高考中将招生数目从698万调高到700万,多出的两万个名额全部用于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大省,这让高考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录取率缩小了1%。1%虽然很少,却是“看得见”的公平举措,但也让我们看到,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还任重道远。
在全国“统卷”的努力之外,还需相关方面更多务实作为,树立法治理念,多些公平正义,打破现有的保护性招生政策,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农村的投入,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真正追求高考的招生公平,比如统一招生、共享同样的分数线,尽早变“北京人大学”为“全国人大学”,这样的高考改革才是百姓最想得到的。
我们相信,高考制度必将在全面建成法治社会的努力中,不断改变,越来越合理,并倒逼出整个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进步。衷心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