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签约医生入户 尚须医患互信入心
从国民体质变化 看生活方式优劣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签约医生入户 尚须医患互信入心

□ 汪昌莲
健康送到家 王恒/漫画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签约医生来自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11月26日《人民日报》)

社区医生服务模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很成熟了;家庭医生、私人医生的概念,更已深入人心。而在国内,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已成为各级政府探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方向。如此语境下,国家卫计委力推基层医疗签约服务,要求“五年后力争每家都有一名签约医生”,将会扭转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局面,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社区签约服务,把医疗机构和服务对象紧密联系起来,使大医院和患者关口前移,转为社区医院和社区居民。

事实上,签约医生服务模式,在我国也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效果都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如社区医院能力有限、政策环境对社区医院支持不够、相关部门宣传引导不够、部分百姓健康意识出现偏差,等等。特别是基层医生配备数量有限,本身专业技能也存在不足;能打针、输液、诊断病情的全科医生很少,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疾病,也不能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导致居民无法对签约医生建立信任,签约医生入户难,服务遇冷。

可见,签约医生入户,尚须医患互信入心。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医疗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居民知道这个政策,然后进一步引导,才能逐步实现社区签约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同时,还需要加强签约医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医院,以精湛的医术争取患者的认同,进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