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 减负是公平的筹码
非常道
“警察不敢抓狗”欠缺的不只是勇气
微声音
“忽悠局长”一语成谶的讽刺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警察不敢抓狗”欠缺的不只是勇气

□ 段思平
投降 王恒/漫画
 

近日,广州的刘女士带3岁女儿回家,被一条大狼狗拦路,追着孩子撕咬。多亏一位大叔拿扫把前来将狗赶跑。刘女士随即带女儿就医并报警,但派出所的答复是:“这么大的狗谁敢去抓?”(11月23日《成都商报》)

“有困难找警察”,是很多人陷入危急状况下的第一反应;刘女士报警请求抓狗,实际上也反映出其对警方的信任。遗憾的是,接警者一句“这么大的狗谁敢去抓”的回复,让刘女士深深地失望了,也让通过媒体了解此事的公众感到极度不满。就此事而言,警方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义务,辜负了公众对其的角色期待。

当然,在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的当下,警察也分好多种,比如刑警、特警、户籍、内勤等等,并非每个警察都身手不凡、怀有绝技。而抓狗这事儿有其危险性,而且不是仅凭蛮力就能成功的,还得了解狗的习性特点,因此,有些警察抓不了狗本身,倒不见得有多丢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敢抓狗的警察,欠缺的只是勇气吗?

面对公民的求助,接警者或许不具备抓狗的能力与技巧,但却必须有将心比心的人文关怀与为民众解决困难的责任感。如果接警者在接警时多一份推己及人的温情关切,多一些了解事情背景的耐心细致,并且承诺及时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事情的发展走向就完全不同了。

刘女士在女儿被狼狗撕咬中体会到撕心裂肺的痛感,更在警方的冷漠态度里遭受精神的二次伤害,这样的事情本不应该发生。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它启示每一个警务人员,必须拥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民情怀,面对民众的合理诉求时,不管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都不能冷漠推诿,而要竭尽所能地提供关怀与帮助。惟其如此,警务人员才能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爱人民”的真实底色,永远扮演好老百姓安全守护神的角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