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减去年龄”等于可投资 风险资产比例
2015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00减去年龄”等于可投资 风险资产比例
专家提醒:老年人理财 一定要牢记“安全”、“适可而止”
 

□记者 鲁龙飞

近年来,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中老年人渐渐成为散户投资理财市场的主力军。这部分群体对投资理财的需求非常旺盛,但也由于很多人缺乏理财观念或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抗风险能力较弱,从而投资失败甚至上当受骗导致血本无归。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调查发现,老年人参与投资理财热情高,既反映出老年人对退休后生活缺乏安全感,也体现出老年人在投资理财观念上还存在一些偏差。

A

努力赚钱防生病 现实:越炒股血压越高

老年人投资理财究竟图个啥?恐怕很多老年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怕生病住院。

第三方金融信息平台银率网最近发布的《中国居民金融能力报告》也证实了这点。当被问及“在养老计划中,哪些情况难以应付”时,选择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7.95%和55.95%。近七成受访者为自己及家人购买了保险,其中大病保险以及普通医疗保险的购买比例最高。可以看出,中国居民对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有着较强的忧虑感,一旦遭遇上述两种情况,居民就不得不动用养老储蓄金来渡过难关,进而影响到后续的生活水平,而有的甚至可能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为防止因病致贫,不少中老年人投资理财的首要动力是积攒医药费。但是,市场风云变幻莫测,老年人本来抗风险能力就弱,过多地将精力投入其中,反而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60岁的方阿姨最近就天天抱怨“头疼”,去社区医院量血压,发现果然是高血压又犯了。原来,2015年,股市风起云涌,大起大落,闲下来无所事事的方阿姨开始炒股,看股评、研究个股基本面、学习K线图……痴迷程度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经常忘记吃降压药。

“如果老人喜欢炒股的话,可以拿出退休工资1/3来炒股,其余的钱,可以用来享受生活。其实,最健康的方式就是锻炼身体,才是有质量且廉价的医疗。”合肥市某商业银行理财顾问贾经理称。

B

攒钱给子孙 现实:易惯出“啃老族”

从法院系统退休、已年近八旬的黄阿姨,每月都准时到合肥某银行购买保本保息的理财,“每笔理财产品到期时间以及利息多少都计算得非常清楚,头脑非常清楚。”贾经理称,最近黄阿姨又开始去听“理财讲座”,她希望趁自己还能活动的时候,通过投资理财为已经上大学的孙子攒出一笔购房款。

“小孙子现在在英国留学,听说那边不好找工作,毕业后肯定还得回来。”黄阿姨表示,留学经费已经花掉儿子儿媳大部分积蓄,尽管儿子并没有向她开口,但给孙子买房是迟早的事儿。孙子是黄阿姨一手带大的,她不能眼看着不管。“咱们辛苦点没关系,给孩子打个好基础,他们过好了,咱们才能安心。”

贾经理分析指出,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很多老年人投资理财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攒钱留给子孙后代的观念往往抑制着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中国不少老年人希望将成年子女“扶上马、送一程”,最大限度地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但许多国外的父母,只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如果他要读硕士或出国留学,则由孩子自己去创造条件。在法国,甚至连考驾照的经费,父母也让孩子通过贷款解决。专家建议,老年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在退休之后要学会合理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结合自己的退休工资和投资收益,适当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每年合理安排一些国内国外的旅游计划,参加一些兴趣活动等。老年人适时给成年子女“经济断奶”,有助于防止“啃老族”的形成。

C

钱少怕遭子女嫌弃 现实:互相体谅才能家庭和睦

83岁的张大爷退休后一直在为一对儿女操心。在张大爷看来,只有自己存款多一些,才能多帮助儿女。尽管张大爷腿脚不灵便、眼神也不好使,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管理自己的存款账户,并瞒着家人积极进行各种投资理财活动。

2015年年初,股市行情不错,张大爷通过熟人介绍,瞒着儿女卖了一套房子去炒股,结果刚一进股市就遇到股价暴跌,被迫含泪割肉后,张大爷又开始买理财产品。他在一家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投入4万元,期限为最短的三个月。此后每个月张大爷都能按时收到440元的利息,这让他对投资咨询公司逐渐放松了警惕,三个月到期后又办理了延期。本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意识,他在儿子和女儿家附近的投资管理公司都买了一些“理财产品”,前后投入近百万元。

然而事实上,张大爷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很有限。他根本看不懂也看不清合同书上列出的复杂条款,甚至在输入转账密码时,由于看不清键盘上的数字,每次都需要投资公司的业务员帮忙才能把钱转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张大爷难免会上当受骗。今年6月份,一笔连本带利30万元的理财到期后未能兑付,随后延期四次,直到9月份也没拿回本金。张大爷起初不敢跟家人说,但后来连续一星期发高烧被送入医院,在医生的询问下才向儿女吐露了实情。

病榻之侧,张大爷的子女都劝父亲放弃投资理财活动。大儿子表示,父亲为了这个家操劳一辈子,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儿女们都会全力以赴照顾,张大爷保重身体少生病就是对他们的最大支持。

D

为资产增值伤透脑筋 现实:被忽悠买了 50年的信托基金

雷老是一名老中医专家,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每个月退休金加上其他收入,约有10多万元。“晚辈都挺争气的,大儿子开公司、小儿子在科研单位、女儿在国企上班,家庭都挺不错的,逢年过节经常还给我钱花,这样一年下来,能存下140多万元。”雷老称。

闲来无事的雷老,看到香港不少富翁在有生之年,都为下一代购买信托基金。在咨询了几家证券公司后,雷老一次性拿出480万元,购买了50年的信托基金。后来一次偶然机会,被孩子们听说了,他们查询后发现,证券公司所设置的条限比较苛刻,到期后还需要由本人领取,“50年后,我父亲都不在人世间,要是到时候证券公司不认账,岂不是成了呆账?”几经交涉后,雷老的孩子们将480万的现金从证券公司取出来了,给他在银行存了活期。

建议

老年人理财“安全”第一

贾经理称,虽然专家不建议老年人过度参与投资理财活动,但面对节节攀升的物价指数,大部分退休人员还是需要通过投资理财补充养老金。

对于老年人来说,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是最好的选择,比如国债、银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街头巷尾散发小广告的理财公司的产品最好不要碰。有一个简单可行的公式可供参考,就是“100减去年龄”,等于可以投资的风险资产的比例。举个例子,一位65岁的老年人,他适合将65%以上的金融资产放在保本型产品中,最多将35%的资产投向有风险产品。总之,老年人理财一定要牢记两个词——一是“安全”,二是“适可而止”。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