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念那年冬天的“炉子”
王师傅的痱子粉
生育纠结闯一闯
有用的石头不嫌沉
3上一篇 2015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用的石头不嫌沉

 

想起了石磙。石磙被想起的时候不多,能主动想起石磙的人应该也不多,包括碾盘、石磨、耢石等。现在用处都不大。不过,这些都是当年农家不可缺的物件,石头打制的。一块大青石很重,打磨成了这些物件,就有用了,就不嫌沉了。

想起这些农具,还得想起牛、马、驴、骡等牲口。石头做的物件,到底沉,就得靠这些牲口来拉动。石磙,好几百斤,至少二三百斤,一头牛或者两头牛来拉。缰绳,套在牛的脖颈上,通过轭,紧紧地拉住磙框;磙框为木制的四方框,对应的两边正中间各有一木榫,顶进石磙两端圆面正中的圆窝。——这样,麦子,高粱,谷子,都可以在晒干后,被石磙碾压了。当年,我的任务是摊匀这些收获后的作物在场中,跟在石磙后面,及时地翻动。要是想更快更匀地碾压,石磙尾部可系上一块耢石。也多为青石制成,倒三角形,顶端有孔,穿绳系在磙框上,压着麦子,高粱,谷子,出籽更快;不过,牲口吃力。

再说碾盘。那时候,基本上各村一到两盘,多在村子中间,露天,或在磨坊里。大青石打制成圆盘状,直径两米左右,厚度多在二十厘米上下,中有一圆粗孔,插碾柱,套两个磨扇,上下放;上面那一扇距离中心孔洞处另凿一孔,俗称“磨眼”,可漏粮食。磨扇多为红石头打磨而成,圆盘状,直径至多一米,厚度多在三十厘米上下。磨扇扇面上刻有槽,上下两扇方向相对。上面的磨扇系上磨棍,套上缰绳,由驴或者骡拉动。驴,骡,性子稳,蒙了眼罩,就只管呼呼地转圈。人们就跟在后面,将所磨的粮食,多为麦子、谷子、高粱等缓缓倒入,上磨扇动,下磨扇不动,磨槽纹路相互咬合,粮食就被粉碎了,顺着两个磨扇的缝隙流出……一般地,粮食得磨上四五遍,才能成为做饭的面。如此操作,就是乡下说的石磨。

那么碾呢?就是磨盘上放一石磙,用磙框系在碾柱上,由牲口用缰绳牵拉。所要碾压的粮食多为玉米(包谷)、黄豆、蚕豆、红薯干等。碾一遍不行,就再碾一遍。一遍又一遍,轰轰隆隆,咯吱咯吱,声音越来越小越细,面也就越来越细了。

当然,面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面,还有许多后续步骤和工具。童年,包括少年,石磙,碾盘,石磨,都是我们可玩的。比赛推石磙:相当费劲,要是旁边有女孩子,就更使劲,脸憋得通红。帮助推磨:有的人家不用牲口,我们小孩子书包一放,就抱住磨棍,撅起屁股。捉迷藏:藏在碾盘下,下面空间不小,有时候能寻到一分钱,很惊喜,悄悄藏起,赶紧回家。赢纸“四角”;纸叠的,分正反面,一方拍另一方的,拍翻过来,就赢走,就在碾盘上。写作业:围住碾盘,一圈,大大小小的头,面前是作业本。还有,学着战斗故事片上的情节分工,打仗,碾盘,石磙,都是掩体……

碾盘与猴子的红屁股有关。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猴子把一村姑抢到了山上,生了两小猴子。后来,村姑趁机跑回来了,家人就把她藏起来。猴爸追到村里,把两个猴娃儿放在碾盘上,开始吆喝:“猴娃娘,好狠心!撇下猴娃靠何人?猴娃娘,好狠心!撇下猴娃靠何人?”天天来吆喝。村姑的妈就连夜在碾盘下生火,将碾盘烤得滚烫。又一早,猴爸把两个猴娃儿往碾盘一放,就要吆喝,猴娃儿高叫一声蹦下,再放再蹦。猴爸很生气,亲自一坐,嗷一声,背着两个猴娃儿跑回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只是,屁股从此红下来了!

——这个故事,邻家五母说的。夏夜,星光,碾盘上泼了井水,铺了席子,她摇着蒲扇,给我们讲。她有很多故事,一肚子的故事,像碾出来的米,磨出来的面,怎么也说不完。

五母还说,石头有用不嫌沉,人有用了喜欢人。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