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歙县三阳乡梅溪洪氏族规中,至今保留着这样一句话:事君忠、居官廉、处邻睦。思之,颇有道理。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先莫先于修身”。为官者的权威,往往来自于所处的官位和自身的人格魅力。领导者身处高位,若能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往往可以不怒而威,不令而行,在此基础上从事执政为民之事业,则不难成功。
作为人民公仆的从政者如何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抓住人生出彩机会呢?中华民族的先贤们,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根本的前进道路,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政为官者只有先守住廉这个底线,才能在保持内心平静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利国利民的大事。
商鞅心怀变法强秦之念,公而忘私,清廉自律,终致改革成功,掀开了秦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包拯一生清廉简朴,对贪污深恶痛绝,提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在端州任上,“不持一砚归”,被百姓尊为“包青天”,受到后世无限的推崇。
周恩来总理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怪乎其逝世后享受联合国降半旗致哀的殊荣,被国人誉为“完人”。
类似明朝刘瑾,清代和珅及当今徐才厚、令计划之流,贪欲膨胀,腐化堕落,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当下中国,从政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责任不可谓不重,只有以廉为宝,严于律己,怀抱一颗公心,才能不辜负亿万人民的期盼,而不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