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缅甸格外热闹。很多民众天没亮就在投票站门口排起了长队。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粉色的身份证和白色的选票,等待向投票箱投出他们神圣的一票。这次的缅甸大选是民盟党时隔25年后的重登政治舞台的最佳时机,也被认为是缅甸民主进程的开端。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此前宣布,将于9日开始陆续公布官方计票结果。
经选委会批准,共有1000多名国际观察员和近万名国内观察员在全国范围监督本次大选。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率领中国观察团应邀观察大选。
计票: 今起陆续公布结果
当地时间8日下午4时,缅甸各地投票站关闭,五年一次的缅甸全国大选在平稳的氛围中结束。
投票结束后,在候选人代表、国内和国际观察员及选民代表的见证下,现场开始计票。
报道称,最后结果公布需要一周时间。主要政党及有关民间机构有望于投票当天深夜宣布非官方的大选投票结果。联邦选举委员会采用LED屏幕公布选举结果,并将在11月9日至15日每天下午4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计票结果。
目前,内比都联邦选举委员会只允许持有许可证及监察人员进入进行采访,无有效证件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则需通过审查,才可进入。
缅甸总统发言人吴耶突在选举投票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很高兴看到选民踊跃投票,各方应该接受人民的选择。
本次缅甸大选将选举产生联邦议会和省邦议会共1100多名议员。共有91个政党推举的5728名候选人和310名独立候选人参加本次角逐。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和最大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均推举了1100多名候选人展开全面竞争。
新一届联邦议会将于明年1月举行首次会议,并于2月选举总统,其后由新总统组建政府。现任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本届政府的任期将于明年3月底结束。
角逐: 两党谁能笑到最后
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和最大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民盟)之间的竞争是本次大选最大的看点,两党均推举了1100多名候选人展开全面竞争。同时,少数民族政党在本民族地区具有一定优势,争取民族地区议席对两党同样重要,也可以说是两党胜选的关键之一。此外,军队的支持也不可或缺。
从政党影响力来看,巩发党和民盟被认为名列前茅。身为巩发党主席的现任总统吴登盛近期密集视察各地。在会见伊洛瓦底省当地民众时,他表示,政府为缅甸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希望民众合作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则在竞选大会上强调国家需要“改变”,还保证民盟获胜后将与各种政治力量合作,奉行民族和解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缅甸民主转型刚刚5年,社会成熟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当多的选民不是选政策,而是在选政党,带有非理性的成分。选举结果仍充满变数。
由于选前发生过多次冲突和袭击事件,不少缅甸民众担心大选后局势出现混乱,甚至有一些人开始囤积粮食,导致物价飞涨等现象。
吴登盛:谁获胜都交权
缅甸政府此前表示,这次选举会是东南亚国家中“最自由、最公平”的选举。现任总统吴登盛此前表示:“我坚信全国大选能实现自由公正的大选。”
他还表示,和昂山素季之间并不存在大问题,他们虽不是合作伙伴,但也称不上是敌人。无论这次大选结果显示谁获胜,他都会公正地移交政权。
昂山素季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现在,此次大选能否成为自由公正的大选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争取自由地公正地举行大选。目前是我们面临挑战的时期,但也意味着机遇。”昂山素季2013年宣布竞选缅甸总统。然而,由于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外籍人士,根据缅甸宪法,就失去了当总统的资格。有人建议她,如果民盟选举获胜,可以当选总理,但她的回答是:“谁说我要当国家总理,总理是低于总统的,我已经说了,我将会在总统之上。”
中国观察团特使:中缅关系不会改变
令人瞩目的缅甸全国大选11月8日正式举行。为展示大选举办过程的公正和透明性,缅甸政府邀请了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担任观察员。应缅甸政府邀请,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于11月3日~10日率中国观察团前往缅甸,对大选进行观察,并于7日接受中缅媒体采访,就缅甸大选以及中缅关系进行阐述。
孙国祥表示,中缅两国刚刚举行了庆祝建交六十五周年的活动,说明两国胞波情谊没有受到影响,而始终在稳定向前推进,缅甸大选作为缅甸国内政治的一个转型契机,是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的。
“我们回顾中缅关系走过的六十五年历程,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国际形势怎么变化,地区形势怎么变化,各自国内情况怎么变化,中缅胞波友谊始终在稳定向前推进。对缅甸而言,他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同一些国家发展关系,我们从没有觉得心里有别样的感觉,我们是希望缅甸变好的,当然希望缅甸同所有国家都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这对缅甸是有利的。”
针对缅甸大选之后新政府的上台是否会对两国现有的关系和政治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孙国祥表示,任何一届新政府上台都需要面临许多国内的繁杂事务,但中缅关系绝不会因为一次大选而发生改变。
“我相信中缅关系绝对不会因为一次大选而发生变化,发生改变。如果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坚定支持缅甸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缅关系的明天会比今天发展更好。” 据新华社、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