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偷流量 没有被发现呢?
微声音
“心愿众筹”要有“道德门槛”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心愿众筹”要有“道德门槛”

□罗志华
渔利 王恒/漫画
 

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想去东南亚旅游,求众筹路费;此外,众筹看场演唱会、众筹购买生日礼物等,在朋友圈里,由朋友发起的类似“众筹帖”还真不少。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认为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认为“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但又不好意思不给,给了又觉得感情被消费。(11月8日《北京晨报》)

当前朋友圈里出现的众筹帖,有不少值得点赞之处,它们或能解他人的燃眉之急,或干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比如当一位网友发现有人需要帮助,但靠他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时,众筹就成了一种慈善手段,每个人的付出虽不多,但可集小善为大善,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这样的众筹对社会有利,应该加以提倡。

但有些众筹,则以满足个人心愿为目的,有些还为了满足比较奢侈的消费,这样的众筹就有失妥当。比如买一款比较高档的手机、到国外去旅游等,被筹款对象或许反而生活节俭,向他们筹钱去完成自己的心愿,未免显得自私。更重要的是,有些“心愿众筹”不仅失去道德尺度,反而用道德逼迫的方式来强行推进,比如声称不参与就不算朋友,就会被“黑”等,有的则用“跪求”等有失尊严的语言来诱使他人就范,把众筹搞得如乞讨一样。这样的众筹,让人心里生厌。

将众筹拿来满足自己,具有多种危害。一方面,在熟人间用“道德绑架”来追求私利,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纯洁,降低社会的信任。另一方面,它会让众筹这种方式走入歧途,使正常的众筹解困,也遭受广泛质疑与反感。

众筹行为之所以出现利己行为,是因为众筹是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公认的道德标准,只有在这一领域形成新的道德标准,方能让人知荣辱、懂是非,从而多做符合道德、有利于他人的众筹,少用众筹来绑架道德和信任,来达到个人目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