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起,国家取消部分低价药最高零售价。“松绑”五个月来,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各大医院、社区医院和连锁企业了解到,“松绑”过后低价药价格应声上涨,涨价少则几倍,多的达上百倍。医院药房采购人员喊“采购难”,想买一种药,药厂报价贵得不敢选,报价便宜的又抢不到。患者也有了新烦恼,以前花50元可以买到三种药,现在只能买两种甚至一种了。(11月5日《信息时报》)
毋庸置疑,政府为部分低价药价格“松绑”,初衷是提升药企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不想,低价药“松绑”后,没有给患者带来真正的实惠,反而变本加厉地掀起涨价潮,加重了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想想实在让人心寒!
因此值得追问的是,以前,当我们面对低价药大量消失的窘境,经常得到的答复会是:药厂说医生不爱用没市场,而医生则说药厂没利润不愿生产。如今,政府出面“松绑”,许多低价药总算纷纷“复活”了,但其身价却像孙猴子翻跟头一样涨个不停,这又是为了什么?
其实不难看出,低价药之所以趁“松绑”之机变相涨价,让患者叫苦不迭,表面看,是药企有自主定价权或实行议价,但实际上,这正是有些药企投机取巧、钻营倒把、坑蒙拐骗的奸商意识结出的恶果。同时,通过此等奇葩糗事,也恰好说明各相关监管法眼存在“集体失明”的问题。而个中因由,实在耐人寻味。
有道是“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在许多利益纷争中,如果药企只顾自己赚得钵满盆溢,而全然不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内心感受,就意味着已使自己陷于不仁不义之危地。所以,药企唯有真正把患者当作“上帝”来看待,抛弃“有利时机”一到就涨价、想涨多少就涨多少的“钱规则”,才能维护自己的信誉,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既要想方设法让销声匿迹的低价药“复活”过来,又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哄抬药价的不良行为。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医者有尊严、患者不差钱,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