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谷家先人谷兰馨与唐朝诗人李白结为好友,跟随李白云游,离世时交代后人世代照看李白墓。谷家世代守墓至今,谷常新作为一名守墓人,30年来从未离开过。目前,李白墓园日益壮大,今年12月太白草堂将完成布展并对游客开放。
谷常新说,自己全家照看李白墓园,见证了修缮建设的过程。在谷家人心目中,李白首先是作为朋友存在着,其次才是伟大的诗人。或许在别人眼中,李白是不可触及的诗仙,但同时他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存在。
□ 吴黎明 记者 赵汗青 文/图
谷家祖先曾随李白云游 交代后人世代照看李白墓
今年10月16日, 第27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
前来李白墓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李白墓园里,一位中年人特别忙碌,向每位来宾介绍李白与当涂的情缘。他,就是为李白守墓的谷家后人谷常新。屈指算来,谷常新的先祖谷兰馨,与李白的情缘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
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在李白之前,大青山因谢眺闻名,又被称作谢家青山、谢公山。李白爱大青山,更崇敬谢公,多次登上大青山,入宿山脚的谷家。李白曾有遗愿,“宅近青山同谢眺”,百年之后,愿葬谢公山下,谷家村旁。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在当涂找到了李白的两位孙女,了解到李白的遗愿,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
谷氏族谱记载,谷氏先祖谷兰馨非常崇敬李白,同李白结为好友。李白晚年,谷兰馨跟随李白云游了中国好几个省份,直到61岁的李白投奔李阳冰,定居6里外的龙山脚下。谷兰馨离世之前交代子孙,李白的遗骸可葬于谷家的土地上,要求子孙后代世代照看李白之墓。从那时起,谷家人成为李白墓的守墓人。
宋明时期,谷家家族繁盛起来,很多弟兄迁往兴永(今塘南镇)、亭头、乌溪,但仍然留下两个兄弟居住于此,继续守墓。太白祠内,一块800多年前的碑文记载,太白墓“东与谷氏为邻”。现在,谷家村有50多户,150多人,只有两户外姓。
1982年,李白墓扩建,征用谷家村20多亩良田,谷常新家的2.2亩地也被征用,谷常新以失地农民的身份被安排进李白墓园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守墓人,30多年来,他从未离开过。谷常新介绍说,1938年,太白祠在战争中遭到炸毁,1938到1979年,面对将要坍塌的太白墓,谷家人自发护理整修。文革中又是谷家人的悉心保护,免遭扫四旧的厄运。1979年,当涂县人民政府准备重修太白墓。一听说此事,谷常新的叔叔谷经朝主动请缨,要求守护太白墓,直到2003年才离开这里。
7位谷家人见证李白墓园壮大 常被虔诚游客感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7位谷家人在李白墓园工作,包括他的叔叔、哥哥、妹妹、堂弟、侄女、妻子等。谷常新说,在儿时的记忆里,老人总爱跟他们念叨,李白晚年经常在他们家饮酒登山,是他们先人的朋友,要好好照看、维护他的墓穴,不允许别人进行破坏。所以,在谷家人的潜意识里,李白首先是作为朋友存在着,其次才是伟大的诗人。或许在别人眼中,李白是不可触及的诗仙,在谷家人心中,他却是那样亲切,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存在。
谷常新夫妻俩常年居住在李白墓园的工作房里,儿子也出生在这里。“我的人生都在这座墓园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别的感情,这里就是我的家。”
谷常新说,三十年来,李白墓园从无到有,由小到大。2013年当涂县成立了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以打造“中国第一诗山”为目标,以创建国家4A景区、李白文化朝圣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美好乡村示范区等“四个创建”为抓手,着重加大旅游区基础设施、景区宣传、乡村旅游提升、资源与环境保护、服务设施完善等内容建设。旅游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太白草堂”,紧邻李白墓园,占地面积约32亩,总投资约1300万元,为李白晚年生活环境的复原,采用草庐的形式,反映出大诗人晚年生活困苦、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同时,又通过清幽、雅致的环境设计,体现出李白仙风道骨、远离世俗的高尚品格。太白草堂内有李白的生平事迹展示,以及他在当涂期间的事迹和名篇佳作展览等,项目还建有李白研究院、诗史馆、影像馆、怀榭轩等,今年12月太白草堂将完成布展并对游客开放。
李白墓也从无人知晓到现在的声名远扬,来李白墓拜祭的人更是越来越多,作为见证者,他特别开心。当看到游人远道而来,虔诚拜谒李白墓时,谷常新时常被感动得眼圈发红。他说李白被世人如此尊敬,让他觉得他们家族千年来的看守是值得的,是被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