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份炒饭”纪录无效 开了一张道德罚单
非常道
“不逃课发红包” 不如提高教学质量
1.5亿独生子女家庭 呼唤人口政策转型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逃课发红包” 不如提高教学质量

□龙敏飞
“奖”课 王恒/图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好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因为焦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10月26日《扬子晚报》)

“不逃课发红包”做法,大多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出勤率高”也成为一种现实。但你不得不承认,通过刷脸机、上下课合影、APP上签到、发红包等方式留下学生,留下的只是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心有没有留下,仍然不得而知。为何呢?因为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学生们只能无奈地留在课堂上,至于是留在课堂上发呆还是听课,最终还得看这课上得有没有意思,若是没有意思,哪怕天天将学生按在课堂上,他们也肯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通过发红包的方式去留学生,绝非长久之策。这位老师也说了,自己的红包很小,那么学生们一开始的参与热情,或许只是因为好玩与新鲜,久而久之,这些很小的红包还有没有吸引力,答案不言而喻。很多情况下学生逃课,往往是因为课堂了无生趣。而拷问现实便可知道,很多老师往往忙于论文忙于科研而忽略教学,在教学上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导致很多情况下只是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老师好意思留下学生误人子弟吗?当然,老师们这样的选择,也与当前的考核机制有关,因为“重科研轻教学”是尴尬的现实。当老师们为了前途致力于科研之后,的确没有太多时间花在教学上了。

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治学生逃课发红包,不如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氛围下,希望教学与科研同等重要不再是一场梦。如此,高校老师致力于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可能,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也才更加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