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与城管打架 岂能拿患者做人质?
厅长推“偏方”能否打通“任督二脉”?
非常道
对驴友“先救后罚” 具有标本意义
公务员招考 还需打破更多束缚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厅长推“偏方”能否打通“任督二脉”?

□武洁
 

近日,曾因回应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而走红网络的甘肃省卫生厅厅长(现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又火了——据称刘维忠搜集发布在个人日记上的“偏方”,在微信、微博上广为传播,号称能用最便宜的药治疗常见病,受到许多网友追捧。(10月14日《重庆晚报》)

平心而论,卫计委主任助力“偏方”推广,当然不乏善意初衷。毕竟,仅仅是得了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之类的常见病,患者便不得不奔波于医院之间,排队挂号不说,买药花销也常常不菲,至于疗效,还常常乏善可陈。假如只需用上便宜的“偏方”,便可以免去跑医院的麻烦,不仅意味着常见病患者可以省去很多折腾和开销,医疗机构也不必被常见病需求占去过多的资源,进而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更好地服务其他患者。真若如此,卫计委主任为常见病患者开“偏方”,实在功莫大焉。

事实上,对于疾病预防、医疗保健,乃至常见病治疗常识的推广,本是卫计委的分内之事,也应成为医疗机构构建良好医患关系与就医环境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卫计委主任微博推广“偏方”,其实并未多管闲事。只不过,卫计委主任推“偏方”,是否真的能让“偏方”成主流,却还不容乐观。毕竟,卫计委主任选择的“偏方”,想必是精挑细选了经过多方疗效验证的“良方”,但“良方”依旧有其适用范围,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常见病症状,是否能一方包治,也还不能过于乐观。尤其是中医“偏方”的剂型与用量,往往还要根据具体患者年龄、体质特征、症候的轻重缓急而调整,甚至病程的前后阶段也需要调整配方与用量,“偏方”的普适性究竟如何,也同样需要慎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卫计委主任推“偏方”,尽管不乏尽可能将常见病治疗经验传与患者的善意,但其功效更多只能与健康养生类节目类同,只能是让公众建立更多的常见病治疗常识,而并不能真正替代对具体患者的常见病医疗服务。而相比“偏方”治病,构建有效的社区医疗覆盖,通过中医家庭医生,让便宜且有疗效的“偏方”深入社区,“偏方”才不会止于受追捧,也才有望打通“任督二脉”,并走得更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