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小杰是二年级一班的一名学生,对他的数学成绩我很头疼。他几次的数学测试成绩都很不理想。总而言之,他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沉默寡言,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
二、成因分析
1、因为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不要求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零。2、性格内向,平时与伙伴接触少,难以借此来调整学习上的被动状态。
三、转化策略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了解,这个学生的学习困难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强大的外在和内在学习动力。父母一直没有寄予他多大的希望,他自己也没有赶上去的决心和勇气。老师的鼓励也曾让他获得快乐,但很快成为过眼烟云,最终没有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他非常诚实,从来不说谎。有要求上进的美好愿望,劳动积极,天真可爱,说话能力比识字写字强。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若有一件事能唤起他的自信,并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他,寄希望于他。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底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差生不是定了型的砖,学生再差也有其“闪光点”,只要你对他用心,就能起到作用。所以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赞美和赏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发掘他们积极的潜力。我时时给他以鼓励,在同学们面前经常表扬他,帮他树立自信,鼓励他再接再厉。
为了巩固他已有的成绩,我常给他吃“小灶”,利用课后时间,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自信心,维护自尊心,锻炼意志,培养他形成一种“不攻克难题不罢休”的劲头。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比如认数、读数,同学们也会自发的给他掌声以鼓励。在不断的提问中,他受到了加倍的关注,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少了,后来也可以回答一些需要动脑的小问题了。抓住了课堂,老师的课后辅助就可以减少,他也能学得更快乐了。他进步了,终于可以抬起头走路了,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四、转化反思。在引导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感觉到,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2.树立学困生树立在学生中的地位;3.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