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路名,拾起地方的历史记忆
2015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寻访路名,拾起地方的历史记忆

文翁石室
朱然
 

朱然路: 孙权最为看重的三国名将

小说《三国演义》里,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朱然协助潘璋捉住了关羽。黄武元年,刘备兵伐东吴,朱然与孙桓抵抗刘备大军。后又参加夷陵战役,追击刘备,被来接应的赵云一枪刺死。

朱然并不是安徽人,他和马鞍山的关系,始于1984年6月,考古学家于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乡发现了朱然墓。

朱然墓是至今发掘的吴墓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等级最高的一座大墓。而朱然墓所在的街道,也被改名为“朱然路”。

公元194年,当时朱治未有子嗣,于是请求孙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儿子施然(时年十三岁)作为子嗣。孙策遵从朱治的意思,命令丹杨郡守以羊酒为礼召请施然,施然来到吴后,孙策厚礼相贺,施然遂改姓朱。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朱然曾经和孙权一同读书学习,友情颇深。

朱然建立了很多功勋。孙权曾派遣使节拜他为左大司马、右军师。公元247年(赤乌十年),诸葛瑾、步骘都已经逝世,虽然诸葛融、步协分别继承父亲职务,但孙权依然任命朱然作为大督,总理军事。此时陆逊也已经逝世,功臣名将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因此待遇无比隆重。

在朱然病情日渐严重时,孙权日间减少膳食,晚上为之失眠,送给朱然的药物和食物,都会相望送行。每次朱然派遣使者上报病情,孙权就会亲自召见,亲自询问情况,来的时候赐予酒食,离开的时候送去布帛。

文翁路:记录开创公办学校第一人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他首创私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软件”:《论语》。《论语》传遍了全世界,年年再版,成为人类思想宝库的经典之一,其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世世代代。

文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校长”。他首创公立学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硬件”实体:成都石室中学。从古代的“文学精舍讲堂”(公元前141年)、“文翁石室”(历代大多这样称谓),到近代的“锦江书院”(1701年),到现代的“成都府师范学堂”(1902年)及“成都府中学堂”(1904年),直至现在的“石室中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人才。在同一地址连续办学已达2145年,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文翁是六安舒城人,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如今,六安以一条路的命名让世人永远地记住他。

文翁开放地培养师资,派张叔等十余人,到京都受业于博士,深入研习儒学经典,学成归蜀,大都成为一代名师。文翁石室一直重视师资培训,并吸引全国知名学者来石室任教。而且,学校招生是“择优录取”。文翁石室不是为贵族子弟开设,由于“择优录取”,进入学校的多是一般老百姓的子弟,体现了“教育平等”。文翁办学十分注重让教育“回归生活”。一方面,要求学生刻苦读书;另一方面,强调参加社会锻炼。要关心民间疾苦、政策实施。

习友路:革命烈士的故乡所在地

2002年,合肥经开区修建了一条新路,取名“习友路”。这是为纪念革命烈士盛习友的。路所在的地方是盛习友的故乡。

1969年7月17日下午,山东章丘市突降暴雨,洪水从四面山坡急流而下,涌进巴漏河谷。这时章丘县胡山公社兴隆官庄(现章丘市官庄镇兴隆官庄)9名妇女趟水过河,至河心时,被骤然暴涨的洪峰卷入激流。

危急关头,盛习友与战友从300多米远的山坡,迅速赶到河岸,救起6名妇女。当盛习友把遇险的李凤兰推到岸上时,自己却被激流卷到拦河坝下,壮烈牺牲。

1971年5月24日,中央军委授予盛习友“爱民模范”称号,并号召全军向其学习。现在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兴隆官庄村还有盛习友纪念碑,盛习友的遗体就掩埋在那里。在合肥,除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外,还有个盛习友纪念走廊。

佟公路:十年任期留下千古美名

宣称佟公路是以佟赋伟命名。佟公,原名佟赋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任宁国府知府(府治在宣城)。他重视文教,捐银率众治理笪岳坝,后人称之佟公坝。

佟赋伟在宣城十年,劝民教士,兴利除弊。他重修邑东闵溪桥、修护青弋江大堤,建鳌峰南楼、建庠舍、修复文昌阁、七贤祠,并复兴了明代理学家罗汝芳始创的正学书院。还买了田地来赡养学者,聘请有名的人当老师,来教导学生。佟赋伟空余的时间,也与诸君子在这里讲学。从此,学风渐浓。为了鼓励学子读书读通,他还在修复正学书院、文昌阁后,在书院还种植竹柳花草,点缀参差,以美化环境。为此佟赋伟还写了《正学书院种树记》碑刻,以激励学子读书,他说,学习和植树道理是一样的。

张果路:救民牺牲自我的县令传说

宣城的张果路以其路段中有张果墓(柏庄小区内)而命名。

张果何许人?南宋时期宣州知州。为了保护洪水中宣州百姓的安危,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的故事在民间被很多人演绎,有版本说张果在职期间宣州洪水大作,有人托梦于张果,让他抱《万民册》跳入洪水中方能解救一方难民,也有版本说张果是为了告诉百姓自己写《万民册》,是为了救济他们而不是为了抓人,而跳入洪水之中证明清白等等,但是张果是宣城的历史上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张果死后,葬于宣城南门大桥附近,百姓立祠纪念,年年如是。有人说龙王惧怕张果的正气,只要张果墓在,龙王就不敢来寻宣城人民的麻烦。又有人说八仙中的张果老其实就是张果,歇后语“张果老骑驴看唱本”的唱本其实就是《万民册》。

刘庆路:曾经是六安国的领地

六安的历史名人很多,刘庆是其中之一。作为曾经的六安王,以他的名字命名道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庆是其父刘寄最得宠的儿子,而刘寄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弟。

另一方面,刘寄的母亲与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又是亲姐妹,所以,刘寄与汉武帝也是姨表兄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在众多的兄弟中两人的感情是最好的。汉武帝刘彻原为胶东王,在其被立为太子之后,景帝就让刘寄继任了胶东王的爵位,刘寄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叛的事被刘寄知晓并暗中制作兵车箭镞,准备响应。谋叛暴露后,刘寄十分害怕,发病而死,连继承人都未指定。据《汉书》的作者班固说,武帝穷追刘安的党羽,株连被杀的有几万人,而刘寄不但没有被追究,他的儿子还被封爵,更加说明了刘寄身份的特殊。

刘寄死后,其长子刘贤封为胶东王,作为刘寄的继承人。而最受宠的刘庆则被封为六安王,辖六安国。平定叛乱之后,武帝将原淮南王国领地改回九江郡,原衡山王国领地改为庐江郡,都直辖中央,而位于这两郡中间的就是六安国。六安国的领地只限为5个县,即:六(约为今六安市金安、裕安两区)、蓼、安丰、安风、阳泉 (4县都在今霍邱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