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路名的名人溯源
2015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路名的名人溯源

张亚琴
铁画
萧云从画作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石德宽的名字
 

如果说看到路的名字,就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但好听的路名确实能够增加一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则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城市,就是靠着这些俯拾皆是的“著名”地名,来显示自己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

路名,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有用地名的,有用历史事件的,用故事的。还有一种则是用人名。

比如哈尔滨,喜欢以革命先烈之名来给街道命名:一曼街、兆麟街、靖宇街、尚志街…

让人走进一条街,就有对一段革命历史的回顾。

在以名人命名道路时,尤以“中山”路最为常见。目前,全国以“中山”命名的道路、街巷共400多条。

而在安徽,最近也发生了一则和名人有关的路名新闻:为纪念合肥籍抗日名将蔡炳炎,合肥市政府日前已做出批复,同意将柳荫塘路更名为炳炎路。

以名人和先贤名字为道路命名,就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方式,而且传承了历史名人的精神。

或许,这就是各地以名人命名道路的初衷。那么,在安徽的范围内,这样的路名还有哪些呢?我们寻找了一部分。

程士范路:铭记淮南铁路的“当家人”

1934年,当时世界上造价最低而质量又较高的铁路线,便是淮南铁路。担任淮南铁路建设总工程师,主持勘测、设计并建成了淮南铁路的,便是绩溪县仁里村人程士范 。

民国23 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为开发淮南煤矿,决定修建淮南铁路。他亲自登门,约请程士范返皖共同完成修路大业。程士范本来就有在安徽建设一条铁路的夙愿,在安徽省建设厅任技正期间,他就为建路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此时,程士范毅然辞去上海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副局长的职务,挑起淮南铁路总工程师的重任。他还精打细算大胆革新,购买国外使用过的路轨,调换钢轨的内外侧,把已磨损的一边朝外,未磨损的一边调至内侧,让车轮运行,大大降低了每公里的造价。

淮南铁路建成后,程士范升任淮南矿路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他总结建路开矿的经验,著有《皖省轻便铁路刍议》,并编辑了《淮南煤矿六周年纪念专刊》。

合肥的程士范路,即为他命名。

德宽路:让黄花岗烈士的英名流传

安庆这条路长约1800米,是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石德宽而命名。

民国16年拓建,40年代改名德宽路。文革时,德宽路、清河路全称青年路。1981年恢复德宽路名。

1885年,石德宽出生于安徽寿县南乡。少年能文,风有大志。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开始瓜分中国。少年的石德宽目睹清政府腐败,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十分愤慨。落后挨打的事实,对他刺激很深,加之受留学日本的堂兄石德纯进步思想的影响,石德宽开始走上了寻求革命的道路。

1903年,19岁的石德宽来到安徽省城安庆,在那里,他结识了爱国知识分子陈独秀、潘赞化等人,并成至交。不久,他考入安庆陆军武备学堂。1905年秋,安徽为训练新军骨干,征招知识分子。石德宽约好友范传甲、毕镜波一起加入了新军驻安庆常备军,他们在新军中努力宣传革命思想,组织一批有志之士,准备武装反清斗争。当时,南京、芜湖、安庆等地已有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石德宽加入了这一组织,并被推选为岳王会皖北分部纠察员。光绪三十二年,经吴旸谷等人介绍,加入同盟会。

后来,石德宽应堂兄石德纯之召,东渡日本,钻研学术。初入同文书院,毕业后考入西京农业学校。他对机械科学缺乏兴趣,于宣统元年(1909 年)冬,转学至东京市日本大学法律科。

1911年到香港后,石德宽受黄兴委任,专事组织暗杀炸弹队,奔波于香港、广州之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石德宽等随黄兴猛攻两广总督衙门。石德宽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短兵相接,身受剧创,仍全力奋战,不幸身中数弹身亡。年仅26岁,英名列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记。

云从路:姑孰画派的芜湖故事

云从路,曾用名新一大道。芜湖人说起它,自然就会想到当地的杰出画家萧云从。

这位名垂史册的大画家,与芜湖有着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他早年定居芜湖,晚年返回芜湖,辞世后又葬于芜湖。芜湖市内东门萧家巷,就是萧云从的故居。昔时,萧家住地,虽为野地石岗,但环境幽静,正适于画家作画。萧云从于此“蓐秽缉垣”,辟“梅筑园”,一边泼墨丹青,一边幸会志同道合之画友。

姑孰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跃于太平府及相邻地域的一个画家群体。太平府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府治在当涂。当涂又名姑孰,故称姑孰画派。这一画派,政治思想上藐视权贵,不认同满清统治。他们在诗画中,常有忧国忧民之作,多为狷介爱国之士。

而正是萧云从创建了它。

姑孰画派与新安画派同为画坛上的两大流派。从时间上看,姑孰画派应先于新安画派,萧云从比渐江大十四岁。萧云从曾在芜接待过渐江到访,洽谈甚欢,并以《黄山松石图卷》相赠(现藏浙江博物馆)。

天池路:令人叹奇的铁画创始

天池路,与芜湖的铁画创始人汤天池有渊源。

“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同志来到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参观铁画后的赞词。芜湖铁画诞生至今已近400年历史,创建它的人,便是汤天池。

生活在康熙盛世的汤天池原籍江苏溧水人,后逃荒到芜湖,十三岁始,在芜湖一家铁铺学铁匠,从此定居芜湖。

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各种物资集散中心,又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不仅万商云集、人流如潮,其间也有众多香客,他们皆喜欢买芜湖铁铺中生产和出售的彩色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

汤天池也打制这些制品出售。后又将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制成“山水花卉,各极其妙”的别具艺术风格的铁画。

后来,为专心研制铁画,汤天池登门向萧云从求教,结下“忘年交”。也让铁画熠熠生辉,大放异彩,享誉四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欧阳湖路:历史学家的荆山之念

芜湖荆山脚下,曾有纵横数十里的湖滩,俗名“欧阳滩”。宋朝以前为“芜湖水”的一角,元代改称欧阳湖,为纪念在芜湖任过知县的历史学家欧阳玄。民间流传“欧阳湖上有奇字,荆山山里有财宝,识得奇字山门开,金银财宝滚滚来”。

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而且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

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