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个未受重视的中共早期组织
利群书社是新华书店的始祖
大部分共存社成员加入共产党 成为共产党早期重要干部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揭秘一个未受重视的中共早期组织

 

□ 据《人民日报》 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常常围绕参加过一大的13个代表及他们代表的组织,而其他则涉及较少。周恩来逝世后,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一大纪念馆中给旅欧支部一席之地。但是,至今谈到武汉地区虽也提到恽代英和利群书社,但是对恽代英创建的共存社重视不够。早在1982年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王鹤寿、赵毅敏、曹瑛等六人纪念张浩的文章《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就指出:“共存社它的性质是共产主义小组式的组织。”此文经过胡乔木的批准而刊登。这个文章是我起草的,因而知道这个过程。但是,这六位前辈都不是党史界的领导,因而没有引起重视。

恽代英等创建共存社不是偶然的

恽代英和林育南、肖楚女、李求实等创建共存社不是偶然的。这要从共存社的灵魂人物恽代英的革命活动说起。1917年10月,恽代英学习基督教青年会的办法,和黄负生等4人创办了青年社团“互助社”,互助社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进步青年社团。

1919年冬,张浩、林育南、林乐浦等根据恽代英在乡下办一个小学校的建议,在黄冈白羊山下八斗湾家庙里办起了宣传新思想的浚新小学和通俗讲演社。这是他们试验新生活和实施农村教育的重要场所。因领导、支持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引起反动派的反对,1921年恽代英辞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一职,2月l日,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廖焕星等人创办的利群书社成立。一方面为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另一方面,以此进行新生活的试验。利群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阶级争斗》等著作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给寻找真理的青年的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共存社是以布尔什维克为榜样的

五四运动后,中国有志于改革的人转入新村或工读互助团等社会运动。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社会改革的趋向由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科学社会主义。

1921年7月16日,恽代英等共24个青年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黄冈浚新小学开会。他们大部分是互助社的成员和社友。8月10日出版《我们的》对此次大会做了详细的报道,从中可以看出共存社的特点:(一)组织极严密,俨然一国家;(二)分社友社员,旨在“使人入社不致因社友有不健全而失败了社务”;(三)注重个人修养,又不避免破坏事业(推翻社会),不做无准备的破坏;(四)总务股委员用袁氏金匮投票法,其他各股委员,“由加入各股社员社友公举”。总之,共存社是人格互信的团体,不做无准备的破坏,亦不做无目的预备团体。

经过五四运动后两年来的探索、寻求,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为互助社旧的宗旨、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现时的要求了。经过6天的讨论,决定新成立苏俄布尔什维克式的组织,定名“共存社”,取社会大同、人类共存之意。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恽代英起草的草案60条,因恽代英1921年日记未能保留下来,只能根据这篇报道来了解当时的情况。

在讨论共存社的宗旨时,大家辩论得很激烈。有的互助社老成员不同意成立共存社,有的不同意共存社的主张。所以恽代英起草草章,末尾附社友社员愿书,以接到愿书为正式入社。特别申明:使人入社不致因社友有不健全而失败了社务。

据没有参加会议的吴化之回忆:“那时,恽代英和多数社员思想还是觉得最好不要流血,尽量用和平手段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政治上、理论上接受了马列主义有关阶级斗争的思想,但有时也还认为革命斗争太激烈了,对流血牺牲还是力求避免为好。”

但是,在《我们的》报道中并没有用“力求避免流血牺牲”这样的词,在规定“但违反现行法制的事,非经大会公决,不得以团体名义行之”的同时,又特别申明:“又不避免破坏事业(推翻社会),不做无准备的破坏。”从特别申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要推翻旧社会,建立新国家,只是“不做无准备的破坏”,采取严肃、严谨的态度。

共存社是以布尔什维克为榜样的。共存社的成立,标志着恽代英这些青年人的世界观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