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次”的药很多人“不会吃”
【常见的十大用药误区】
3上一篇 2015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常见的十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用茶水、牛奶服药

日常服药的时候,不少人图方便,顺手拿起手中的饮料,如茶水、牛奶、豆浆、果汁等送服药品。殊不知,这种习惯是不科学的,它很可能影响药效,还有可能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茶水中富含的茶碱、单宁酸、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质,容易与药物中的重金属、生物碱以及蛋白质等成分发生反应,轻者会使药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重者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用牛奶送服药物也不科学,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有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

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说,用温开水送服最安全,喝水量要达到150-300ml。

误区二:自行购药,凭经验用药

许多消费者在患感冒、发烧、嗓子痛等小病小痛时,常常选择自我药疗,凭以往经验或者同事、朋友介绍,自行购药,而不是先到医院找医生开处方再去买药。这样的做法给安全用药埋下不少隐患,常会出现所用药品与自身不对症、不按说明书用药、重复用药等问题。

特别是治疗感冒时,不能同时服用含相同成分的抗感冒药。当几种感冒药叠加服用时,就很容易出现重复用药,从而导致严重的健康隐患,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误区三:忽视药品年龄限制

儿童由于各个脏器发育尚未完全,体内代谢与药物反应与成人有差异,在选用药品及服药剂量上一定要综合年龄、体重来考虑,千万不能把患儿当做“缩小版的成人”使用药物。

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氨金黄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等。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以及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均与年轻时不同,这些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分解代谢,所以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遵从医嘱,要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掌握用药剂量。

误区四:买药“跟着广告走”

药品广告是企业推销产品的方式之一,但一些企业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或虽经审批又篡改审批内容,严重误导患者。

消费者要有一双理性的眼睛,判断广告的科学性、可信性。如果在药品广告中出现“三盒见效”、“治愈率100%”、包治百病等用语,或与其他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等用语都是违法广告,消费者一定不要相信。

其次,对待合法宣传的药品广告也要理性。要判断所宣传的产品是否与自己的病情对症,并不是广告宣传的药品就是最好的。拿不准时,要向医生或者药师咨询。

误区五:口服液就着水喝

有些止咳化痰、治咽痛的口服液,就算味道再难闻,口感再差,也别用水稀释,喝完后也不能喝太多水。否则,一方面会使药物浓度降低,影响吸收;另一方面也不能在炎症处形成保护膜,阻隔刺激而缓解咳嗽。

正确的服用方法:将其徐徐咽下,五分钟内别喝水。服用糖浆之后,应该用少量清水漱漱口,免得糖附着在牙齿上引发龋齿。

误区六: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

许多消费者对抗生素概念不清楚,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在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出现后,马上就使用抗生素;甚至有人视其为“万能药”,大病小病都要吃。这些都是不符合安全用药常规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引起这些症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生物因素、物理化学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等,这些炎症,是完全没有必要用抗生素来对抗的。即便是细菌感染的炎症,也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误区七:服药时间“自作主张”

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取决于其在血液中是否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就达不到有效的浓度,也就难以控制病情。定期吃药,是疾病有效治疗的关键。

首先,要看准时间吃药。许多人仅在白天服药或想起来突击服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如,一日3次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1次,一日二次应该是每隔12小时服一次。第二,要按疗程吃药。许多药物只有连续给药达到一定的次数和时间,才能产生效果,这就是“疗程”。

消费者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医嘱,按照疗程服药。

误区八:有些药片别掰开吃

有些人感觉吞咽一粒胶囊或一片药很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因唾液分泌减少,吞咽胶囊或药片更加困难。所以不少人常常采取把药片研碎或掰开后服用。

很多制剂是用特殊的方法制备而成,如嚼碎或掰开服,会影响药效,药物便不能发挥其缓释作用。另外肠溶片剂也不能掰开吃,肠溶片剂是指在胃中完整而在肠内崩解或溶解的包衣片剂。

凡易被胃液破坏的药物如胰酶,或对胃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或肠道驱虫药等均采用肠溶衣片,如果研碎或掰开服,将降低药效或对胃产生刺激。

误区九:不关注药品保质期

药品一旦过期就不能再使用,否则可能存在用药隐患 。

但是专家提醒,药品一旦打开使用后,由于密封性等储存条件变化,可能会造成有效期变化。使用者在关注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的同时,还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上相关提示信息或遵医嘱,避免因不当储存而造成药品失效,或安全性风险。

如果片剂变色,出现霉点、斑点等,胶囊变得有点黏手都不能再用。至于发现药品过期或变质,应该如何妥善处理?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多为随意丢弃。这种做法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专家建议,处理家庭过期或变质药品,应该像回收废旧电池一样,纳入专门的收集销毁系统。

误区十: 药物可以减肥

不少人认为可以采取药物减肥,对一度流传的“服用二甲双胍能减肥瘦身”信以为真。专家称,二甲双胍属于降糖药物,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虽然有减轻体重的作用,但正常人过量服用会出现乳酸酸中毒,导致严重的后果。

迄今为止,还未发现一种能有效减肥又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药物。盲目服用减肥药物,只是消耗人体部分脂肪,同时却消耗掉人体内充当“健康保证”的肌肉量,长此以往,人体必将出现透支,严重者还会罹患厌食症,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