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开始,媒体对青州、西安等书画交易繁盛城市的书画市场进行调查,“崩溃”、“倒闭”成为热词。进入2015年,普遍感觉书画交易疲软。书画市场面临新的调整。
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历经了漫长过程,两晋时期,有书画交换物品的文献记载,可以说是市场雏形,宋代的书画市场比较成熟,明清时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民国时期,齐白石、余绍宋、金城、王梦白、吴镜汀,包括安徽的张翰飞等一大批画家云集北京,他们纷纷在报上刊登润格,同时,也涌现庞元济、张伯驹、张学良这样的收藏家,书画交易甚是活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书画市场一片沉喑。1995年,国家对过热的房地产经济和期货贸易进行调控,中间经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直到2002年,书画市场一直在不景气和较低水平上运转,此后,随着媒体的加推,商人的介入,书画交易逐渐升温。
2011年下半年,现当代书画交易迎来一个新时期,拍卖行屡现古代字画过亿记录,一些商人包装当代书画家获得了巨大回报。这一模式被普遍仿效。一时间,企业家纷纷寻找书画家包装,无数人纷纷涌入书画创作队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一大批虚假刊物雨后春笋,客观上推动市场的发展,这时期的书画市场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201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增速变缓和反腐力度的加大,礼品书画市场萎缩,书画市场进入平淡期,它的下一步发展是坚守与调整。
所谓坚守,就是随着获利空间的挤压,会淘汰一批伪书画家、伪收藏家、伪媒体、伪出版。没有巨大利益的诱惑,坚守书画阵地的是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这对书画而言恰恰是好事,能让书画回归本真,也让真正藏家在平静中寻找值得收藏的作品。
所谓调整,就是市场走向理性化。近现代书画版块上,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等名家大师精品还有会精彩出现,但神话难再。当代许多书画家则面临市场调整。目前,中国从事绘画的人有50多万人,真正说得上有市场的也就几百位。在过去疯狂的几年,一大批商人、暴发户投资书画,他们不是真正喜爱艺术,缺乏守候的耐心,需要立竿见影的经济回报,于是寻找协会、画院那些有头衔的书画家进行运作。随着泡沫的显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作品说话。这样一来,那些浮躁的、游走官商的书画家市场会直线下掉,而那些一直致力于艺术探索,潜心创作的人,市场则会持续走高。
纵观中国书画市场,它曲折发展,波浪式前行。市场是一门科学,它不应是时髦,不应是炒作,不应是热闹,而要遵循客观规律,我们不能无限夸大,也不能悲观唱衰。要相信,中国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书画市场还有广阔前景,但需要我们理性爱护,逐步培育,而不能为一己私利自毁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