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拍照后搀扶 也是一种救人智慧
非常道
司机打伞开车,拷问政府的民生责任
微声音
别让“烟雾之祸” 蒙住“演练之虚”
下一篇4 2015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先拍照后搀扶 也是一种救人智慧

□ 刘 鹏
 

9月19日,在河南郑州街头,有一位老人“过路口的时候因为走得太快而不慎摔倒”,之后“趴在地上,头上和脸上流着血”。现场多名市民站在老人旁边,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并表示可以相互做证,老人是自己摔倒的。随后,有人拨打110和120,有人上前救助,帮老人擦脸上的血迹。

当下,因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因为诚信和道德的滑坡,有人摔倒要不要上前相扶、相助等,成了一个让许多人犹豫的问题。如果再加上好心相扶反遭讹诈等情况,路遇有人摔倒,特别是老人摔倒,不敢直接上前相扶的心态显然就难免越来越普遍和强烈。

分析起来,不难发现,面对摔倒,选择不扶者,大约有三个原因:一是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等成本;二是不会扶,害怕好心办坏事;三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缺少最基本的理解与信任,做好事会被误会甚至会被讹诈。

很明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必须要从技术上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重建社会道德,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要构建起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的社会关系,要建立起一个为正义、为好人撑腰的法律体系。

但同样很明显的是,从技术上普及、道德上重构、法律上完善,这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那么在此之前,遇到有人摔倒等情况,我们要不要扶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我们该怎么扶,才能够保证既实现帮助摔倒人,同时又保护自己的目的呢?

郑州市民先拍照,先相互做证,然后再出手搀扶的办法,显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行的范例。比如当下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加上相机、掌上电脑等现代工具,拍照留证等非常容易。而有了照片、视频或者录音等为证,有了路人相互做证,救人不仅多了一层底气,同时也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先拍照后搀扶,明显是个被逼无奈的办法,也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但在当下社会,在扶人确有风险等现实中,其又不失是一个扶人、救人智慧,是一个不错的、值得借鉴、效仿与推广的办法!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