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救命药”重出江湖 不能只靠市场
月饼“素颜面世”是市场理性回归
非常道
大学军训标语 应该文明有品位
“折腾”文物的错 别只顾怪游客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5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廉价救命药”重出江湖 不能只靠市场

□刘昌海
“要”命药 王恒/漫画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缘何“一药难求”?(9月15日《北京晨报》)

物美价廉的救命药在市场上买不到,这绝非孤例,而是相当普遍。早在2010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议案指出,医院的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之多。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药厂嫌利润低不愿意生产,二是医院挣钱少不愿意使用。

对此,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陈澍给出的办法是,放开对药物的价格和分配管制,让企业自主定价,有自由市场竞争,药品最终将处于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长期短缺。这当然是一个办法。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办法虽然可以让相关药品不再短缺,但显然也会让药价迅速上涨,那些药不再能称为“廉价”。今后虽然患者不再为“一药难求”发愁,但可能仍然会为随之而来的高药价而烦恼。可见,仅凭所谓的市场手段,最终获益的很难是普通患者。

说实话,现在之所以“廉价救命药”买不到,正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正是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廉价药没有了市场,使得仅存的廉价药都流向了黑市,卖出了惊人的高价。完全市场化的结果,只能是资本不择手段赚最多的钱。

但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具有公益性质,就算靠市场调节,也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比如,我们有众多的国字号药企,它们本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持那些物美价廉药品的市场供应,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多的选择。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亏空,但可以由国家进行财政补贴。这其实和刚解放时上海市平抑物价是一个道理,既不违反市场的原则,又能够避免资本垄断的暴利。

从短期看,国家补贴生产低价药的药企是赔钱的买卖,但治病的费用一部分是老百姓负担,大部分是由医保或新农合来支付,最终其实还是国家在拿大头,药价降下来后,患者和财政的支出都会下降,这从长远看其实更划算。更何况,廉价救命药的市场占有率越高,那些新特药为了增加竞争力也会不断降价,会让患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廉价救命药”重出江湖不能只靠市场,医药改革,国家不能放弃发言权。通过政府有效介入,让国字号药企承担起“鲶鱼”的角色,也许会让医药市场能在赢利和救人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不会再让患者总是在买不起药等死和伸着脖子挨宰之间进行选择。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