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虚拟世界的“屠刀”挥向了现实
2015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他们将虚拟世界的“屠刀”挥向了现实
记者调查:受网络游戏影响,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件不少 专家建议:学校和家庭应承担起监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责任
□ 汪晓涛 张秀 记者 王玮伟
 

9月13日,合肥警方公布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两名少年效仿网络游戏,在现实中杀害一对老夫妻并焚烧尸体。该事件发生后,让网游引起暴力犯罪的问题再次引发人们深思。

有人把网络游戏比喻成“精神毒品”,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么,网络游戏是否会引起犯罪?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受到网络游戏影响,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件并不少。合肥滨湖“9·11杀人焚尸案”仅是网络游戏暴力下的悲剧之一。

案例:网络游戏,让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A 迷恋网游 他把偷窃当做“寻宝”

“我不缺钱,感觉偷东西就像‘寻宝’游戏一样,哪怕只找到优盘、眼镜、硬币,都觉得很刺激……”归案后,男子葛某向民警这样说道。

这是今年6月份,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区刑警大队侦破的一起盗窃案。嫌疑人葛某,18岁,是一名快递员。

今年3月份以来,他晚上一有时间便带着作案工具,到外面寻找作案目标撬车偷物。据其回忆,他共撬开50辆面包车,曾在一个晚上连撬8辆面包车。经统计,葛某盗窃的财物总计价值不大,一台笔记本电脑、几包香烟、几十个优盘和太阳眼镜等。

葛某交代,他每个月工资2500元,父亲会补贴他1500元。平日里,他会玩网络游戏,觉得自己在现实中偷盗就像“闯关”游戏,哪怕在面包车里找到一个优盘、一枚硬币、一包香烟都很有“成就感”。

目前,葛某因涉嫌盗窃罪被移送检方审查起诉。

B 打游戏致手头拮据 奶爸偷电瓶买奶粉

初为人父的男子苏某面对嗷嗷待哺的幼子,依然沉迷网络,对妻子谎称在工地打工。当妻子打电话称儿子已无奶粉,让他预支工钱购买时,苏某情急之下跑到小区盗窃电动车电瓶。

今年7月19日晚,肥西县警方在一小区守候期间,发现一名骑着电动车的男子东张西望地从小区里面向外骑,民警见状立即上前拦下男子。经盘查,该男子车上放的包装盒里装有一组电瓶,面对民警询问电瓶的来源时,该男子无法说出合法来源。

经审讯,苏某对自己盗窃电瓶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苏某交代:2015年5月份以来,因孩子出生花费较大,自己沉迷网络游戏,经常瞒着家人称外出打工却到网吧上网打游戏,为了自圆其说,他开始在上派镇多个小区盗窃电动车电瓶变卖充当工钱。

案发当天傍晚,当他再次来到一小区进行盗窃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C 沉迷游戏遭解聘,男子捅死上司被判死缓

因沉迷游戏被单位解聘,潘某心有不甘。当公司管理人员孙某再一次要求他离开公司时,潘某与之发生了纠纷,并用一把水果刀将孙某捅伤致死。今年7月份,合肥市中院对此案进行宣判,被告人潘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损失共2万余元。

现年34岁的潘某,甘肃人,大学文化。在试用期内,孙某总是看到他在办公室里开着空调打游戏,而且每天都打游戏到很晚。结果,试用期刚结束,孙某便多次让潘某离开公司,并指示会计将潘某工资结清。可潘某却不愿意离开,仍然留在该公司继续工作。

2015年1月8日下午,孙某要求潘某离开公司,双方发生争执,继而相互拉扯,后被人劝开。随后,潘某随身携带一把水果刀离开办公室,准备找孙某理论,在公司办公楼前双方发生争吵并发生厮打,在厮打过程中,潘某手持水果刀将孙某刺倒在地,孙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同日,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民警:他们混淆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在类似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大约都在20岁左右,有的还未成年。”合肥警方一民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次在审讯该类型的嫌犯时,他们对自己的犯罪行为都很坦然,很麻木,没有丝毫畏惧。

“他们混淆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网络游戏中血腥、逼真的场面,让他们感官上刺激,以至于许多人完全陷入游戏的角色中,将网络世界中的暴力带到了现实中来。”该民警称,一些网络游戏作品中的血腥、暴力等现象,也给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玩家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争强好胜的心态都比较强,暴力网络游戏也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用血腥的、打斗的、拼杀的噱头吸引他们。

此外,在审讯过程中,这一类型的嫌犯会向警方交代,从网络游戏中,他们找到了存在感、荣誉感,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就开始效仿游戏,以寻求刺激或者满足感。

心理咨询师:家人、学校、社会需正确引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指出,现今有不少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玩暴力游戏会让人对暴力行为变得麻木,他们模仿网络游戏世界的生存规则,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青少年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不良文化、行为的影响。从众多案例和调查中表明,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会给未成年人造成危害,网络暴力游戏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

当受到暴力游戏影响时,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引导尤为重要。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关注未成年人对健康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网络正能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学校和家庭应承担起监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责任,对学生加强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全社会要形成共同的防范意识。

他山之石

加拿大:分级管理,发行商隐瞒内容将受严惩

新游戏发行商必须要交给分级委员会一份游戏完整或者接近完整的拷贝,不能去除任何可能产生问题的内容。

日本:青少年玩网游全程监控

在“网络审查机构”认定的网页中如果发现对青少年有害的信息,无论是谁都可以随时拨打热线或进行网上投诉。

英国:家长纵容会被控告失职

游戏内容被分为暴力、不雅用语、恐怖、赌博、歧视等八个级别,相关标识会出现在产品包装的正反面上。如果有家长同意孩子玩有年龄限制的电脑游戏将会向警察和社会福利机构报告家长对孩子失职。

澳大利亚:禁止销售未分级游戏

游戏发行商和零售商不得出售任何未经分级的游戏软件,对于违反的个人,将处以最高1.1万美元罚款或长达12个月监禁,而违反规定的企业将被处以更高额度罚款。

德国:标错年龄许可罚50万欧元

如果网游供应商“标错”年龄许可,导致有害信息流入青少年中间,则将面临最高50万欧元的罚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