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街头摔倒溺亡 道德崩塌靠什么来救赎?
微声音
撞人宝马司机精神鉴定 应廓清公众疑惑
下一篇4 2015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人街头摔倒溺亡 道德崩塌靠什么来救赎?

□堂吉伟德
扶不扶? 王恒/漫画
 

8月30日下午,河南开封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名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又退回,有一女子劝人伸出援手未果后也离开。3分钟后,老人被另外一群路人拉出,却已死去。(9月7日中新网)

这又是一起老人摔倒无人扶而致死的悲剧。在明哲保身的利己思想下,倒下的老人周围,往往是熟视无睹的围观者。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来替自己开脱,比如大量讹诈事件带来的后果,各种“碰瓷”所带来的损失,各种社会不公带来的伤害。其他诸如法律不彰、规则不显,好人难得到好报,都足以让人心存顾忌,在原本“该出手时就出手”时,收回了自己的双手,并成为围观者中的一员。问题在于,当大家都对“见扶不扶”给予默认之后,这才是每个个体和整个社会灾难的开始。

可怕的是,基于各种客观理由的“见扶不扶”,却没有受到众口一词的谴责,反倒是各种自圆其说的辩解,诸如“若没有保护和鼓励机制,好人注定难做”的论调甚嚣尘上。不可否认,对于见义勇为或者见危助困者,任何褒奖都不为过,也应当营造一个“保护好人”的良好氛围。然而,我们却集体性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未能区分出个体与整体、眼前和长远之间的利益,从而找到道德的落脚点和归宿点;也未能意识到,没有什么比呵护长远更需要保护的利益,没有比预防道德崩塌更可怕的风险。

对“见扶不扶”的习以为常,并拿出各种理由开脱,使得道德的是非标准被人为模糊,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也就此荡然无存,人人自保却往往成为人人自伤。那么,摔倒溺亡的道德崩塌靠什么来救赎?是严厉的法律,还是单纯的道德说教?然而,若不能解决对个人作用于社会长远的认识问题,那么所有的改变都可能变得短视。必须让每个人认识到,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地存在,也不可能真空式地实现自保,任何以客观原因作为理由的不作为都无法容忍。

当下社会并不缺少不作为的理由,而是缺乏对道德底线的捍卫和道德崩溃后的敬畏。道德的问题最终需要个体参与,也需要道德自身来调整,若是把希望都寄望于别人,把原因都归咎于客观,那么在人人相似的冷漠中,谁又会去充当那个先行一步的热心人?所以,对个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可承受的风险,真正的风险在于对道德崩溃的无动于衷。对于摔倒溺亡惨案的发生,人们真的需要深刻反思。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