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父亲欧远方二三事
相爱了就会强大那颗责任心
被扔掉的希望
下一篇4 2015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父亲欧远方二三事

 

时间过得也真快,一眨眼,父亲去世已有十多个年头。想起父亲的峥嵘岁月,至今难忘。

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回忆他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办《团结报》时的情景。那时办报,没有固定场所,印刷设备也极其简陋,写稿、编稿、发稿,包括印刷大多在夜里,部队机关只要转移,他们跟着就要搬迁,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影响报纸的及时出版。所以,这就要求报社的工作人员办什么事都要快,为了及时发稿,他们都练成了快笔头,一篇文章下来,常常是没时间修改的,必须一气呵成。有时来了上级的通稿,或者遇到什么重大事件,那可是不敢有丝毫延误和懈怠,作为社长,是要亲自动笔写社论或编者按的,那就对文稿的要求更高了。时间紧,任务重,往往需要连夜赶稿,第二天一早见报。这一系列的工作要求,练就了父亲的快速写作和一气呵成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年。至今,一些熟悉父亲的老报人还啧啧赞叹。也由于常年熬夜,父亲的睡眠很不好,靠安眠药睡眠。平时,父亲的性情非常随和,但只要影响了他的睡眠,特别是午睡,他也会非常生气的。

父亲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可能是北方人的缘故吧,父亲喜爱吃面食,一碗面条,几个大蒜瓣,就可以当一顿午餐了。父亲的另一大喜好,就是喝点小酒,如果烧点鱼虾,一碟花生米,那就是一顿大餐了。父亲吃鱼,有一套特殊的办法,那就是整鱼,整刺。我和姐姐好奇,想学,可父亲说,你们学不会的。母亲也说,现在你们没必要这么吃鱼了,会卡住的。抗战时期,最艰难的是在洪泽湖上办《拂晓报》。父亲说,他们整天躲在芦苇荡里,就在一条小船上办报,不能上岸,虽然那儿是鱼米之乡,常常是生吃鱼虾,因为他们不敢起火,把东西烧熟了吃,那样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有时,他们饿极了,从湖里捞起鱼虾,当场就生吃了,最后练就了吃鱼的本领。

在洪泽湖上,日本人经常开个小快艇,出来扫荡,每逢这时,他们就躲到芦苇深处,趴在船上,因为日本人常常会无目标开枪,那子弹可不长眼啊;有时日本鬼子也会逼着渔民打鱼给他们吃,日本人的小快艇离他们很近,隔着芦苇就能看到日本鬼子和渔民。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得饿一天。父亲说,在船上办报,地方狭小不说,诸事不便,就那么些人,所以不管什么职务,除了写稿、发稿、编辑,人人都还得会刻钢版,操作油印机,当然都是手工操作的。通讯员来送通讯、战报等稿件时,都要化装成渔民,有时通讯员问报社的人需要什么,他们只要一样,那就是酒。因为酒不仅可以防湿气、袪寒气,最主要它不会霉变,随时可以享用。就这样,报社的人个个能喝酒,也不要什么好酒,有酒就行。最让父亲得意的是,给报纸套绿。父亲常常回忆说:那时他们每逢打胜仗,就给报纸套红。可是,有一天,他看着满眼绿油油的芦苇,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芦苇给报纸套绿,随后动手试验,居然成功了。后来,由于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名声大震,得到了彭雪枫师长的表扬,《拂晓报》成为彭师长的三大宝之一。

父亲工作虽忙,但他的业余爱好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书法。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字是门面。能写一手好字,太重要了。读私塾时,先生对字就有要求。后来,父亲办报,只要人手不够,他就亲自刻钢版,可是刻钢版和书法是两回事,但刻着刻着,父亲觉得刻钢版里也有书法的学问,两者可以融会贯通。父亲常说,他喜欢书法,和刻钢版有着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父亲的一生是伴随着党的新闻出版事业成长、发展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一直从事着新闻出版和党的宣传工作,但不管他到哪儿工作,都离不开图书、报纸和收音机,离不开看新闻、听新闻。可以说新闻出版事业,就是他的生命。直至他最后的日子,手上都没有离开这三样东西,没有离开新闻出版。记得我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时候,父亲常常教导我说:干好出版工作就是要多读、多写,勤学、勤问,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至今不敢忘怀。

回想起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能在那么恶劣、那么危险的环境下坚持办报、办刊,可以说那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如今我们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是老一辈报人和出版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报人和出版人努力奋斗、勤奋工作的结果。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