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埠古街
难忘儿时筒子楼
读书的变迁
那个秋夏黄昏,我送女儿上大学
下一篇4 2015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东埠古街

许华荣
 

驶过古代徽州与饶州的交界,再转过几个山岭,终于来到久违的平川。朋友说,前面就是鹅湖。我一阵惊喜,难道是朱熹与陆九渊辩论、辛弃疾与陈亮谈诗的鹅湖?朋友说是浮梁鹅湖,这里有个高岭村盛产高岭土,山下的东埠古街早在宋朝就形成街市,是高岭土集散地。我细想也是,那个鹅湖在上饶铅山,怎么会在景德镇浮梁呢?

据浮梁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浮梁归饶州府管辖,称新平县,后又改称新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得名“浮梁”沿用至今。浮梁的高岭村是世界闻名的通用制瓷原料高岭土的故乡。

东埠古街坐北朝南,背后是著名的高岭,前面是一条宽阔的溪水,这条溪水流入昌江,直达景德镇。绿缎子一般的溪水缓缓流过平展的河床,两岸高大的枫杨恰似披巾的老人,无言地阅览安静的村庄与芸芸众生。从公路到东埠古街要跨过一座古石桥,石桥两边栏杆间的汉白玉浮雕古朴典雅,有凤凰、长颈鹿、梅花、迎客松、虎、龙等,别有一番情趣。

过了桥走不远向左一转,就进了古街,仿佛一下子就回到千百年前。窄窄的、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只能容下三两人并行,青石板被岁月磨砺得像镜子一样光滑。砖墙、青瓦、木门、古码头,它无关任何朝代,只有硕果仅存的几幅店招告诉你这里似乎还停留在晚清或民国年份。绝大部分房舍都无人居住,偶尔有一两户有居住的痕迹,估计都是老人故园难离,还在固执地守望着这一处曾经的繁华。

走着走着,我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在一个清风明月的夜晚我流连于此,是否可以遇到那些过去的人物?小旅店中长明灯下,或许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正在品茗谈心。码头上,装满高岭土的货船明日凌晨即将起航,船工已经歇下,悠悠夜风和阵阵蛙鸣中流动着安宁的鼻息。清晨,河边一派繁忙,女人们洗衣、淘米,男人们搬货上船。有的船起锚,有的船到港。这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庞出现,她就像一个分别了许多年的故人,我一刹那间就想冲上去挽她的手臂,可她走着走着就忽而不见了。我猛然惊醒,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幻觉。

朋友说,这个古街是原生态的,当地政府正在规划准备搞旅游,那样的话,原汁原味的东西就没了,但如果不开发、不维修,古街怕也保不了多少年。两难相权,还是保护性开发更好一些。大家感到好庆幸,像这样的古街看一个少一个。我们在街上、古码头边久久地流连,直到过了午后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才意识到要告别这片古街。

几百年前,这里人头攒动,河里船舶纵横。有大商巨贾,他们叱咤风云,也有升斗小民,靠出卖体力养家糊口。有南来北往的客商常驻在后街的客栈,旱则资车,水则资舟,弃之如粪土,惜之如锱铢。风来了,猪也会飞,水落尽了,石头都会露出来;撞大运了,赚得万贯家财,不走运的,落得倾家荡产。有两肋插刀,有尔虞我诈;或仇深似海,或义薄云天;有读书声,有风月情;土豪、讼棍、贪官、书生;从泥土来,又归于泥土……

可是眨眼之间,这一切都不见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