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 那些合肥故事里的事
2015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地名 那些合肥故事里的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地名算是其文化名片。

悠悠千年,合肥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诞生了众多名人名家,也形成了众多名街名巷,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邹传科

孝肃桥

横跨南淝河已近千年的孝肃桥,解放后一度曾改称芜湖路桥、延安路桥,但民意促使有关部门复名孝肃桥。旷世清官包拯是合肥的骄傲,包公事迹经话本小说戏曲曲艺乃至当代电视媒体的传播,使得包公形象跨越时空超越民族,成为刚直不阿和清正廉洁的代名词。合肥现有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和浮庄组成的包公园,已是首个AAAA级旅游风景区。而以包公谥号“孝肃”命名的孝肃桥,时刻提示我们:“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

五爪塘:

在合肥市黄山路与怀远路交叉口以西有一个公交车站牌叫“五爪塘”;和许多站牌一样,每天送来迎往着来去匆匆的人们。由于此塘形状宛如人张开的五指,因此得名叫“五爪塘”。传说如来佛祖为治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命一尊土地神挑一对大山前去镇压;没有想到被狡猾的猴子知道并暗算,使土地神重重摔了一跤,为支持身体平衡,土地神一手顺势触地,硬是将这里压出一个很深的大手印,后不断聚水就自然形成了现在的“五爪塘”。

三里庵:

据《县志》记载,在合肥老城的历史上,先后有过二十六座庵庙,但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建于唐代的“月潭庵”,拆迁后重建的“莲花庵”、“宝莲寺”,以及有名无实的“三里庵”,其他的庵庙都已淹没在历史的烟雨之中。

三里庵原来在合肥市老城的西部,离城三里的地方,现在的国购广场北面蜀山新村内,的确曾经有一座尼姑庵,就叫做“三里庵”。在《县志·五乡区里图》上有标注,它的遗址在官亭路以西约100米、长江西路路北20多米,庵门朝东。庵外有一块石碑,记载着三里庵的建庵历史;庵门口有一对石狮子,非常精美。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蜀山新村、建设住宅小区时,尼姑庵才被拆除,石碑和石狮子被收存在了明教寺。据明教寺90岁的住持大师介绍,三里庵建于唐代,与莲花庵为姐妹庵,但规模不大。1998年赵朴初先生为其题了名,并在门前摆了香炉 ……

三孝口:

昔日在合肥城西门附近曾住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老母,已年逾古稀,膝下有三子张梅、张祝、张松,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为了照顾好老母,三子轮流精心守护左右,不轻离片刻。这年,老母不幸患痈疽,脓血不止。三子办法用尽,终未能挽救老母的生命。老母咽气后,三子又变卖掉家产,买来棺材,为老母料理后事。一日邻舍失火殃及张家,三兄弟移柩不及,奋不顾身扑在上面泪如雨下。大火熄灭后,三兄弟皆死,厝棺却没有损伤。从此,张家所住的十字路口西街口被人们称为“三孝口”。在其附近有祭祀明代张梅、汤鼎、朱世藩的三孝祠。 关于此传说,《合肥县志》有段记载:“张梅、祝、松兄弟三人亲丧,殡于室,邻火卒起,棺不及移,三人号恸伏棺上,誓与俱焚,三人皆死,棺独完好。初,母病疮甚重,梅吮之得愈。”此段记载,与民间传说基本内容是相近的。

廻龙桥:

合肥城西有处地名,曰“廻龙桥”。此桥虽已不存,然地名未废。有关该桥的传说,虽历史久远。其传说有二:

一说“孙权廻龙”。三国时,东吴孙权率兵侵犯合肥,魏王曹操早有准备,伏兵于藏舟浦,待吴兵至,突然出击。孙权见曹舰突至,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渺,芦荡丛深,疑曹有大量伏兵,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别来无恙,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老夫在日,东吴休存妄想,望将军珍重。”孙权见此战很难打下去,遂掉头返回。因此处有桥,后来被称为“廻龙桥”。

二说“康熙廻龙”。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人龚鼎孳(时任兵部尚书)的干女儿。一日,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为了让皇帝不经城门,而直接越过护城河从稻香楼直接进入城内,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不巧此事被朝廷中另一合肥籍重臣劝阻,说是合肥有“斩龙岗”、“梅龙坝”,冲犯圣讳,此行恐不吉利。因此,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返回了。而当年为迎接皇帝所建的桥,后被定名为“廻龙桥”,意即皇帝(真龙天子)回去了。

四牌楼:

位于“市中心的中心”(今长江路和宿州路交口)。旧时人们在这里建楼,取名奎星楼,希冀合肥文脉延续、文风昌盛、文运高扬。1928年重建的四牌楼曾名“马、王二公祠”,纪念为保卫合肥免受军阀和白俄骑兵蹂躏的马祥斌、王金韬将军。抗战初期不顾礼仪廉耻的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刻有“礼仪廉耻”牌匾的四牌楼。四牌楼作为当时合肥最高的建筑虽然在20世纪仅仅存在了十年,但四牌楼一带如今已成为老城区最繁华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九狮桥:

过去老合肥城内是有一座九狮桥的,就在现在的九狮桥位置。那是因为西起杏花村东到小东门原有一条九狮河(南淝河一段)故道,唐时是合肥的北护城河,宋代合肥城北扩,南淝河自合肥城的西北角水西门向东顺新河道下流,这九狮河就成了城中的一段内河。九狮河两岸商肆林立,市面繁荣,因“日进斗金”又名金斗河。后来鼎鼎大名的“张家三姐妹”(其中张兆和做了沈从文的太太)当年就是从九狮河乘船过九狮桥离开合肥的。成了市内污水沟的九狮河1956年被填平,九狮桥自然“寿终正寝”。

1999年,随着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的完成,在明教寺门口无河自然也无水的淮河路水泥地上冒出个“九狮桥”来。

百花井:

相传唐末杨行密起兵庐州,官至吴王,他的女儿百花公主出嫁后,特为她建造一座府第,院中有一口老井,此井深不见底,井水清澈,冬暖夏凉,且不论旱涝常年保持充足的水源。而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为镜,临井化妆。后来,人们称这个地方为“百花井”。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