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如何应对
T14
淮南·上窑森林公园
下一篇4 2015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如何应对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在大学里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不少大学生真实的生活写照。而近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

新学期即将开始,大学新生即将迎来象牙塔里的全新生活,可如果在入学后出现心理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对今后的大学生活无疑后患无穷。经过调查,记者搜集了几种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邀请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钟慧进行点评、支招,快来看看是否也有相似的问题正困扰着你吧!

□ 朱世玲 记者 李皖婷

专家支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别怕犯错

琳琳(化名)在家是独生女,漂亮聪明,学习优秀,堂、表兄弟姐妹中数她最出色,父母爷姥万千宠爱,家庭经济条件好,很早就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到学校后,四人一间宿舍,她却感到委屈和不适应,经常抱怨寝室同学,还耍娇小姐脾气,指使别人干这干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其他三位同学开始逐渐疏远她,她感到十分孤单,却又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远离她。

无独有偶。程程(化名)来自外省农村,性格内向。进入大学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也很少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交流。程程很困惑,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中学期间,很多家长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恰恰忽视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甚至还会阻碍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钟慧坦言,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尤其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很容易出现交际困难,从而导致心理压力。

钟慧提醒,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方式。与此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害怕犯错误,也不要害怕面对挫折,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才能在离开大学走向社会后不会重蹈覆辙。

问题2

专家支招:找到原因,走出虚拟世界

小安(化名)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从一进大学开始,小安就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一年后,因多科考试成绩不理想,小安更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修习学分达不到学校的规定,面临退学的危险。

“网络成瘾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钟慧表示,想要从“网瘾”中走出来,首先要搞清楚沉迷网络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意’,从而转向游戏中寻求成功感;有些学生喜欢上网聊天、交友,是因为现实的人际交往受阻……”钟慧建议,只有找到沉迷网络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来拥抱生活。

依赖网络

问题3

期望落空

专家支招:重新定位,做好下一步人生规划

上大学前,小雅(化名)心目中的大学就是偶像剧里的样子,高大的教学楼,花园式的校园,宿舍里有空调和24小时热水,老师、同学都是俊男靓女,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可入学后发现,大学生活和她想象中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小雅产生了心理落差,看啥都不顺眼,甚至打电话回家要求退学,自然引来了父母的指责。于是她完全提不起学习兴趣,班级组织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每天想的都是如何逃离这个“破烂”的学校。

钟慧告诉记者,一旦发现大学环境和原本想象中的不一样,不少学生第一反应都是不能接受,但是每一个健康的孩子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一般都能从心理落差中走出来。

钟慧表示,克服心理落差,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定位,做好下一步的人生规划,而不是自怨自艾,一味抱怨。“比如不喜欢所学专业,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转专业;不喜欢学校,可以在四年后通过考研去往其他心仪的学校等。”

问题4

学习压力

专家支招:培养兴趣,在学习中找寻成功感

小宁(化名)来自偏远山区,从小学习非常刻苦,终于考入某名牌大学。可到了学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一起,他突然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不太会使用计算机,不懂足球和网络游戏,英语发音不纯正。更可怕的是,第一学年他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活动,非常认真地学习,考级、考证,可是却成绩平平,连奖学金也拿不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

“大学学习更注重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会不适应,从而丧失学习兴趣。”钟慧建议,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不断找寻成功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问题5

生活压力

专家支招:家长应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父母都是小学老师,露露(化名)不满5岁就上小学了,虽然年纪小,但是成绩一直不错,高考也发挥得很好,考上了国内一所名校。可入学后才一个星期,露露就打电话回家哭诉,说自己根本没办法照顾好自己,衣服不会洗,房间不会收拾,打开水的时候还差点烫到自己,整个生活都是一团糟。

原来,由于露露年纪小,父母平日在家为她打理好一切,她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学习。没想到,这样的“贴心”反而害了露露。入学一年后,露露不得已退学回家,而此时她已经被诊断患有轻度抑郁。

钟慧建议,在大学新生入学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联系收拾房间、洗衣等;在孩子入学后也应该对他们在生活上多多关注,以免生活压力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