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武器研发为啥总能站在前沿
敢于逆向思维培养科技带头人
敢于自主创新做到扬长避短
敢于质疑权威 进入空白领域
3上一篇 2015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敢于质疑权威 进入空白领域

 

在防空、反导导弹及其火控雷达领域,美国有几位世界级著名专家,如斯科尔尼克、巴登、科勒等,都被中国科技人员,甚至大学里的学生们所熟知。他们在为美国发展武器效力的同时,从不放松对俄罗斯武器装备的研究,从中找出其优势和软肋。据说在每次莫斯科航展和其他国际航展中,这些年已古稀的老先生不辞辛苦,混迹在参观人群中,仔细观看和琢磨俄罗斯的雷达和其他武器装备的特点。

几位美国专家参观国际航展后做了大量研究,详细分析了俄罗斯新一代防空反导武器及其相控阵雷达的设计思想、系统特点、性能指标、关键数据等。美国专家认为,俄罗斯相控阵雷达的特点可概括为“高性能、低成本、低损耗”。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呢?美国专家们反复提到俄罗斯有“独特的设计方法”。所谓“独特的设计方法”,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俄科技人员在自己的设计工作中,敢于打破美国专家权威性论断,常使世人刮目相看。以防空导弹系统中相控阵雷达为例,美国是相控阵雷达的发源地,而且无论是理论还是产品,一直稳居全世界首位。在文献和国际会议上,美国人一次又一次提出过权威性论点,被奉为经典。但是俄罗斯在S-300系统和雷达的设计中,就敢于对美国的某些经典理论和权威性论断提出挑战,走自己的道路。

例如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馈电方式问题。军事爱好者们都知道,从这种雷达的发射机向天线阵上成千上万个辐射单元馈送功率,有空间馈电和分支馈电两种方式。西方的研制者们自1960年以来就一直全神贯注于分支馈电的设计,到1988年时还认为空间馈电技术不够成熟,不能考虑作为天基雷达大型天线的初期方案。这种态度把发展空间馈电阵列技术全部留给了俄罗斯工程师们,他们得以精力充沛地进入这个空白之地。

再如俄罗斯某些相控阵雷达的体制,敢于违背美国专家经典理论,大胆采用“高脉冲重复频率的脉冲多普勒”的体制,而美国科学家曾特别强调这一领域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技术难点,由此将这种体制变成设计禁区,事实上也没有见到美欧大型地面雷达有采用这种体制的。但这些技术难题还是被俄科技人员一个一个地解决了。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