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书记”疯狂报销 凸现的问题更需反思
高速困难就调高收费 怎能把群众当“活菩萨”
老人“碰瓷” 该救还是该抓?
3上一篇 2015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人“碰瓷” 该救还是该抓?

 

□张西流

近日,网曝一视频实拍碰瓷男倒车旁抽搐,医生赶来:都救了你好多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一大爷,不断地碰瓷,前来救护的医生都说,“你别装了,我都救了你好多回了!”

“碰瓷”的说法起源于清末,那时候,有一伙人专门抱着本来已经破碎的瓷器,在路边找马车碰撞,再要求车主按真的瓷器价格赔偿,以此手段诈取钱财。到了现代汽车社会,“碰瓷”屡见不鲜,“碰瓷党”以老年人居多,专门挑选容易欺负的车主,故意制造碰车、剐蹭现场,然后向车主索要赔偿,给受害人造成心理创伤和财产损失,也对社会爱心、信任造成了创伤。

“尊老”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尊老”不能以牺牲无辜者基本权利和法律尊严为代价。公安执法部门亟待加大对“碰瓷”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部门也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对那些倚老卖老、老而不尊的“碰瓷”老人“说不”,法律也必须展现其严格性、规范性和普遍性,依法构建起人人遵守社会公德、道德契约、和谐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首先,大力开展“碰瓷”交通肇事诈骗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媒体宣传“碰瓷”现象的典型案例,揭露肇事者实施故意交通肇事诈骗的惯用手段,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防范和自觉守法意识。同时,建立“碰瓷”失信人“黑名单”制度,对有涉嫌交通事故“碰瓷”的当事人及时核查身份信息,快速查询比对,将嫌疑人信息准确录入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备查。特别是,严惩“碰瓷”行为,对于屡教不改的,或情节恶劣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提高“碰瓷”违法成本。

4岁女孩报警撒谎

不能都怪孩子任性

□郑家侠

前天,重庆4岁女孩冰冰跟妈妈在观音桥逛街,提出想买一些零食来吃,在妈妈不同意的情况下,她趁着妈妈不注意,用妈妈的手机拨打110报警,而报警的内容竟然是:妈妈去世了。可是,当民警随后电话回访想要核实具体情况时,却发现这个报警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无法接通……

这位母亲做梦也没想到4岁女儿因为不给买零食,竟然打电话报警谎称“妈妈去世”,警察很吃惊,母亲很无奈。虽然结局女孩不会负法律责任,但幼儿教育却留下“一地鸡毛”。

母亲可能认为这是“儿戏”,很多人也会认为这是“儿戏”,其实此种“儿戏”不是戏,而是幼儿教育“大问题”。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喜欢撒谎教育,比如吓唬孩子喜欢说“狼来了”,疼爱孩子喜欢说“小皇帝”,训斥孩子喜欢说“该死的”,教育孩子极度夸张、不切合实际,折腾的孩子也极度夸张,还容易误导孩子进入危险境地。

幼儿教育无小事,孩子心灵纯洁得像一张白纸,父母怎么施教“着色”,“白纸”就会怎么“上色”。4岁女孩报警撒谎不能都怪孩子任性,这也暴露出我国幼儿义务教育的薄弱。在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早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不仅有国家教育部门专门颁发的幼儿教育课本,还把父母的幼儿教育纳入规范化流程操作。政府定期组织幼儿素质考试,不合格的幼儿父母就要被点名、曝光、纳入整改对象。电视、课堂、网络、信息、报纸也专门开设幼儿教育专栏。谎言从幼儿走开是幼儿教育的基石。我国幼儿教育不管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长教育,都融入了诸多“谎言教育”,还怪孩子撒谎吗?此父母要反思,国家幼儿教育施政更要反思。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