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不明的 急重病者,先救
柳荫塘路将改名为炳炎路
合肥率先建节能量交易平台
10月1日起,二环以内等 白天运输必须用“新式车”
下一篇4 2015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市政府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身份不明的 急重病者,先救

□ 记者 沈娟娟
 

外地人在合肥突遇意外事件能获救助吗?突发急重病却身份不明会有机构伸援手吗?答案是YES。

昨日,在合肥市政府常务会上,《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获得原则性通过。

突发急重危病,即使身份不明也能获救助

有时候,一些患者突发急病重病,需要急救时却因为身份不明确或者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只能与最佳急救时间“擦身而过”,甚至丧命。

今后,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意见规定,合肥市政府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合肥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给予应急救助。

同时,合肥市还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比例。

在临时救助中也是如此,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部门应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之后,应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一个窗口搞定八大救助

今后,无论市民申请哪种类型的社会救助,只要找到一个窗口,就能走完整个流程。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依托现有的服务大厅,设立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除了医疗外,合肥市还将在教育、特困人员供养、住房、就业等方面建立起八大救助体系。

比如,对教育救助对象减免学费(保育教育费)、课本和作业本费、伙食费、住宿费、课外教育活动费等;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住房救助;承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安排上岗等。

有居住证的外地人口能享临时救助

哪些人能享受到临时救助?除了合肥市户籍人员外,在合肥市已取得居住证,且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临时救助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临时救助。

对于在合肥市未取得居住证,符合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将由救助管理机构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据悉,临时救助一般以发放救助金为主,必要时也能采取提供实物和临时住所等形式给予救助,对于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视情给予提供转介服务。

下面几种情况能获临时救助

因病 一次性补助,金额不超过低保月保障标准的6倍。

就学 一次性救助,金额不超过低保月保障标准的3倍。

意外事件 一次性救助,金额不超过低保月保障标准的3倍。

其他临时救助 经区级民政部门批准其他特殊情况临时救助,给予一次性救助,金额不超过低保月保障标准的2倍。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同一申请人、同一事由的,一年内原则上只救助一次。特殊情况经区级民政部门认定,一年内最多给予两次救助,且第二次救助金额不得超过首次。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