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高端家电家纺 红星美凯龙“泛家居”领跑线下市场
人民币贬值不会引发“货币战”
3上一篇 2015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民币贬值不会引发“货币战”

 

□ 据新华社 受中国央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两天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为此,国际上有人惊呼人民币汇率将引发“货币战”。这种夸张言论无视市场来龙去脉,脱离经济基本面,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噱头。

“中国现在是追赶大家的步伐”

一般而言,所谓“货币战”是指,为应对危机,多国竞相贬值本币汇率,以便保护外汇储备或促进出口。假设中国有意“宣战”,需先做两件事:一是放任人民币持续大跌;二是开启流动性闸门,推动廉价商品出口。而这样的假设,显然太过离谱。

人们应当看到,市场上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大跌的客观基础。

数据显示,受美元汇率攀升,日元、欧元、韩元等非美货币普遍大跌影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了2.95%。

就是说,本轮人民币汇率下跌充其量是一种“补跌”,反映了报价制度完善之后,人民币中间价更趋近市场,让“无形之手”更多发挥效用。正如巴克莱银行驻新加坡外汇利率策略主管科泰沙所言:“中国现在是追赶大家的步伐,而不是带头让本币贬值。”

此外,当前中国经济仍保持7%的较高增速,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是有了上述基础,人民币中间价下跌才没有引起周边国家恐慌。据报道,日本、韩国、印尼等国货币当局官员均已公开表示,不认为人民币汇率适度下跌会引发“货币战”。

不会牺牲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事实上,权威机构和严肃经济学家不但不担忧人民币贬值,反而看好中国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表示肯定中国改革措施,认为中方应该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指出,外界不该批评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做法。他认为,当前阻止人民币汇率下跌,才与市场化要求背道而驰。

除了不具备参与“货币战”的客观基础,中国货币当局主观上也没有动机放任人民币汇率持续大跌,因为这与中国改革方向和国家利益和信誉背道而驰。

如今,中国众多产业正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正发生质变:高品质、高技术正替代低价格、低成本,成为中国制造新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当然不会通过推动本币大跌回归旧模式,牺牲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人们应该意识到,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理应有涨有落,日益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必须及时精确反映市场供求、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动态、反映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真实坐标。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