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医生向患者私自收费被10倍罚款
无药可医的白血病 现在可以治了
3上一篇 2015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三位患者“首吃螃蟹”,尝试CAR-T细胞治疗新方法
无药可医的白血病 现在可以治了

□ 郑慧 胡田田 记者 李皖婷
 

24岁的武洋在病号服外披了一件紫色外套,戴了大大的口罩,说不了几句话就会咳嗽,但这已经比他之前好了太多。“没想到我能活下来。”他淡淡地笑了,语气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武洋是我省首例受益于CAR-T细胞治疗新方法的白血病患者。在3个月前,他的情况差到不能再差,极重度贫血,心力衰竭,“骨髓里几乎全是白血病细胞”,已经没法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换句话说,只能等死。

可3个月后,他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已经下降到10%以下,可以回家休养。帮助他打赢这场抗癌战争的,不是药物,而是他自己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经过基因工程的处理,变成装配GPS的“导弹”,可以精准地杀死白血病细胞,帮助武洋恢复健康。

A 21岁小伙患上白血病

2012年,21岁的武洋在苏州打工。他有个漂亮的女朋友,每天努力工作,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4月初,武洋觉得自己开始怕冷,而且特别容易累,膝盖也酸疼不已。他硬撑了几天后终于去医院看,挂了骨科的号,医生也没给他检查,就说他是受寒了,开了止疼药让他回去吃。

吃了止疼药,膝盖不疼了,武洋觉得病好了。可没过两天,疼痛加剧了,武洋觉得“不好”,便趁着清明假期回定远老家看病。“去医院查了个血常规,医生一看数值就叫我来省城大医院看。”

在安医大二附院,武洋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型。我国曾进行过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约为0.67/10万。安医大二附院血液内科主任翟志敏说,如果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0%甚至更低。

B 病情恶化无药可医

化疗的效果开始还不错,武洋的病情一度得到完全缓解。可从去年6月开始,他的病情急转直下,摆在他面前的只剩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条路可以走。可合适的供体上哪儿去找呢?就算有幸找到了,移植的巨额费用对这个普通的农家来说也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武洋的病情在绝望的等待中一天天恶化,去年12月,他的骨髓里已经几乎全是白血病细胞。

化疗,化疗,武洋只能继续化疗。可接连两次化疗并没有缓解他的病情,今年5月,在接受了最后一次化疗后,武洋决定放弃。 “我还有个弟弟,爸爸身体也不好,家里只靠妈妈一个人,我不治了,把钱留给他们吧。”

翟志敏说,武洋当时的身体状况非常差,血色素只有27,属于极重度贫血;血小板更是只有10000,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为100×10"9,这意味着他的白血病细胞已产生耐药性,属于“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单靠化疗再次获得缓解的期望几乎为零,此时即使有条件行挽救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极大,疗效也不能保证。

“不夸张地说,这孩子的病已经无药可医了。”5月,武洋离开医院时,翟志敏既无奈又心痛。

C 提取免疫细胞“点杀”癌细胞

“当时我真的以为他挺不过去了,没想到不久后他居然回来了。”翟志敏说,此时,北大未名与安医大二附院合作开展的CAR-T疗法登陆我省,“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武洋。”

CAR-T,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被称为癌细胞的克星。和传统治疗方法不一样的是,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是细胞疗法,而不是使用药物。

CAR-T治疗首先要提取患者外周血(骨髓外的血液)中的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基因工程修饰,大规模扩增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此时,被重新编码的T细胞能获得特异性识别和攻击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尤其对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如“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白血病细胞,但又不会伤及正常细胞。

由于CAR-T疗法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武洋成为了我省首个“吃螃蟹的人”。翟志敏说,在全国,能开展这种疗法的医院数量也只是个位数。

6月11日,翟志敏采集了武洋的外周血和骨髓,对分选的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重组、激活培养等一系列精密、高尖端技术处理。两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分7次将处理后的自体免疫细胞回输到武洋体内。

7次回输之后,武洋骨髓里的白血病细胞已经降到10%,外周血中的白血病细胞已消失。除了“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发烧,武洋在经历了首个疗程之后,白血病已得到部分缓解,他暂时能和死神说“再见”了。

D 新疗法或成抗血癌福音

在传统治疗上,放疗、化疗、骨髓移植等都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一部分患者通过放化疗,病情暂时缓解,但对患者的身体也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放疗、化疗都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的方式来治疗,但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它也会杀死我们正常的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翟志敏说,不仅如此,化疗的副作用,脱发、呕吐、不能进食,也让患者“生不如死”。

据悉,最早接受CAR-T治疗的一批人中,有30位白血病病人,其中15位进行了骨髓移植但都失败了。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生存时间不可能超过半年。按中国的说法,死马当活马医,他们成了第一个吃CAR-T这只螃蟹的人。

结果这批吃螃蟹的人震惊了世界:27位病人的癌细胞治疗后完全消失。20位病人在半年以后复查,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癌细胞。最开始治疗的一个小女孩,复查体内仍然没有任何癌细胞。

目前我省已经有三位患者接受了CAR-T细胞治疗新法,年龄分别为24岁、26岁、7岁。“他们此前都处于无药可救的状态。”翟志敏说。

据了解,此疗法目前在国内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疗效明确主要用于治疗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其他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正在积极研发中,前景令人期待。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