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山泉,美丽的传奇
2015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的山泉,美丽的传奇

张亚琴
 

泉水清灵处,我心向往之。

一直以来,对泉有着莫名的好感。

缘于故乡的山,它的尊严雄壮有赖于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山泉。

于山而言,清泉是血液,在山体中流淌。滋润着泰山的千花万树,吸引着百鸟争鸣。而有的山间,多股泉水形成的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如挂着的百丈银绸,砰砰地冲打崖下,争先恐后的在岩石平板急奔,匆匆跳进清潭。

济南的泉闻名于世。记得前去黑虎泉时,远远地便听见訇訇的流水声。池中,三个青石雕成的虎头,正怒吼般喷着清洌的泉水。泉池在晨曦的映照下氤氲着一层缭绕的雾气。太阳穿破云层的霎那,那雾气便倏然散了去,只撒一池的金玉泛在其中,变幻着光影,而时光仿若凝固……

而安徽的泉,也一直以秀雅清丽为名。滁州,有大文豪欧阳修寻访的紫微泉;定远,有西楚霸王项羽为之争夺的楚泉和汉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名泉,如巢湖的笑泉,肥东水位千年不变的合巢泉,寿县凤凰山下的咄泉……

自然,泉水湍涌的,仍然是江淮的千年古韵。

蚌埠白乳泉色白而甘的“天下第七泉”

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这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迨、苏过路过白乳泉时,留下的诗句。

1965年郭沫若亲笔为之题名。

而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则在1987年题写了“天下第七泉”。

众多古今名人的青睐,自然不是空穴来风。

白乳泉位于蚌埠荆山北麓。原名白龟泉,相传唐贞元年间,泉内曾有白龟流出。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敬献给楚王。因宫中玉工不识其宝,卞和先后以欺君之罪被楚厉王和楚武王砍去双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被卞和的赤诚之心所动,派玉匠剖璞,终于琢成一块世之罕宝——和氏璧。

传说白乳泉就是从卞和眼泪冲刷成的石坑中出露的。

宋代,苏东坡率领其子来白乳泉,经品味泉水后写有《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 。诗后自注云:“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可见,苏东坡确实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

白乳泉水为何是无色透明的呢?

研究者认为,白乳泉周围分布着花岗岩一类(白岗岩)的岩石,受风化作用,地表部分会形成白色的高岭土。在大雨涝沱之时,高岭土的细小颗粒可悬浮在水中,或汇入地表河流,或流入地下,使水呈现“牛乳”状。由于地层的过滤作用,这种悬浮物质往往被分离出去,使涌入泉坑的水透明无色。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较近和泉口相通的宽大裂隙,可将这些未经过滤的水输入泉口,使泉水浑浊发白。这可能就是苏东坡所记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机理。

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表面张力很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而水不外溢,并能浮起硬币,使游人称奇。

1924年(民国十三年)5月间,马联甲(江苏东海县人)任安徽省督军时亲自率领一营步兵和大批随从人员,由蚌埠出发,路经怀远开往亳县,去彻底铲除所种的鸦片烟苗。

事隔十余日,马督军一行胜利完成任务转回蚌埠,经过怀远时要游览白乳泉。怀远县长刘汝洋急忙在白乳泉大备宴席,亲自陪同马督军前往饮宴赏景。席间马对白乳泉周围景色大加赞美,却指出房舍不够宽敞,有些美中不足。当时机敏的白乳泉主持道士王九龄,立即呈上化缘簿请马督军随缘乐助。马联甲在酒酣耳热之际,提笔写了乐捐大洋一千五百元,其他随从人员和刘县长等一同附和,也捐了一千元左右。马联甲随命秘书施俊玉代为题名“望淮楼”三个篆字。

事后得知这位禁烟的大员到亳县虚张声势,结果鸦片一棵未铲。

定远楚泉、汉泉刘邦和项羽的争霸之地

靠山,在定远县境内。

有关它的传说有很多。楚泉和汉泉也在其列。

西汉初年刘邦项羽争霸,初期刘邦被项羽追杀,逃跑至阴陵郡(今靠山乡古城村),在路上的时候因口渴喝了河边的泉水,并躲了起来,项羽追至因口渴喝了河另一边泉水,发现刘邦最终差十步未追上,项羽大怒,快马加鞭追去。

从此靠山西侧的小河被后人称作“少十步”,两眼泉水被称为“楚泉”“汉泉”。河边的石头上还有项羽的鞭印和马蹄印。

还有另一种说法。秦末项羽垓下之战后,战略转移到阴陵-东城战场,途经钟离,下西南,至阴陵古道江淮分水岭莫邪山中,有一孤峰,山高、林茂、道险,顶平如砥,可藏数万军,又可瞭望前后数十里,后人称“霸王寨”。项羽久据此寨向周边用兵,阻击汉王之兵。

山南有幽长峡谷山涧,今称望郎沟,说是项王后妃虞姬在此盼望丈夫平安归来。山西侧有大石一尊,据传项羽同虞姬在此休息,谋划作战方案,人称夫妻石。山南腰有一巨石突兀,相传项王登山察看敌情,虞姬在此暂息,人称望夫石。寨北有马刨泉,寨南有楚泉,为楚兵饮水之泉。远处另一山坡有汉泉,是汉王之军饮水之泉。

滁州紫微泉欧阳修亲寻丰山最好的水

滁州因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及醉翁亭最为著名。可是,在滁州,欧阳修还留下了《丰乐亭记》及其亲自修建的丰乐亭。丰乐亭景区内有一眼紫微泉,它的“资历”可比丰乐亭还要老,可以说丰乐亭是因为这眼泉才修建的。

一天,欧阳修在滁州衙门厅堂与幕僚下属们聚会。有一位幕僚献上了新春采摘的新茶,欧阳修便请在座诸位一同分享新茶。

因琅琊山让泉水质清澈、甘冽味美,欧阳修就派侍吏去让泉汲水煮茶。侍吏从让泉汲水归来,因心急赶路将让泉水洒了,眼看时辰不早,侍吏怕误了煮茶时间就在丰山脚下另寻泉眼汲水回去。

到了州衙,煮茶献上,欧阳修与诸位幕僚饮下茶水,都觉得茶味清香,回味甘醇。但欧阳修知道这水虽甘甜爽口,但并不是琅琊山的让泉水,在他的再三追问下,侍吏道出了实情。欧阳修这才知道原来在丰山脚下还有这么一眼泉水。

于是,欧阳修等人让侍吏带路,前去丰山寻找这眼泉水,并在丰山下的一处山谷竹林里,沿一条小径,发现了侍吏所说的泉眼。赞叹“天生一好景也”(《与梅尧臣书》),所以疏泉凿石,以泉眼深藏幽谷,将此泉命名为幽谷泉;之后又在泉上修建了一座 “丰乐亭”。

到了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滁州知州陈知新重修幽谷泉,将其改名为紫微泉,泉眼的名字就流传下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