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不成,反折兵200余
2015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偷袭不成,反折兵200余
倾听他们讲述当年的烽火岁月
鲁敏 星级记者 俞宝强
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次会议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抗日老兵蒋守科:日军扫荡龙兴寺 撤离途中求生存

1939年农历正月初四那天,江淮大地冰封地冻,人们还在新春佳节的喜庆之中,,新四军二师罗炳辉部队来到了嘉山县古沛乡卞庄村征招新兵,补充兵源。时年18岁的蒋守科就在这天参加了新四军,被编在二师十四团一营二连。

当我们采访蒋老提起抗战话题时,蒋老给我们讲述了日军扫荡住在凤阳县龙兴寺二师医院的情景。

那是1939年的阳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我在定远县一仗负了伤,被送到当时住在凤阳县龙兴寺的二师医院疗伤。一天,日军得知有千名伤员在龙兴寺二师医院养伤治疗的消息后,从蚌埠、合肥、滁县紧急调集了众多的军力分三路进攻,企图端掉二师医院,全歼千名伤病员。

守卫在二师医院的一个连队指战员得知日军将要扫荡二师医院情报后,为了迅速掩护医护人员和千名伤病员安全撤离,全连战士在连长的指挥下,与日军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子弹打完了,战士们一个个冲上敌群,与敌人拼刺刀、肉搏战。由于敌众我寡、子弹缺乏,这个连指战员伤亡惨重……

蒋老说到这里,又讲述了二师医院医护人员带领伤病员撤离的经过。守护二师医院这个连由于抵挡不住日军,我和千名伤病员都是瘸腿断胳膊,跑不动,大都被敌人包围起来,千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除撤离外,都被敌人枪杀,壮烈牺牲。我在撤离中看到日军边追边开枪射击,一个个伤病员都倒在了枪口下。这时,我若不采取自救办法,也是死路一条。于是我就趴倒在地,用牺牲的伤员遗体掩盖自己,脸上、衣服上都用牺牲伤员的血液摸上,假装死去,才躲过一劫。

傍晚时分,这场战争才结束。我趁日军离开时,连夜逃离现场,躲进了一个老乡家。后来,我的伤养好了,也没有找到部队,又参加了当时嘉山县地方武装。每当我回忆新四军二师医院遭到日军扫荡的情景时,总是在怀念着为我疗伤的医护人员和同住二师医院的伤病员。所以,历史不能忘记。

抗日老兵樊廷好:夜挖战壕炸碉堡 全歼日军打胜仗

今年91岁的樊廷好出生在江苏省洪泽湖的一个渔民家庭。1940年师长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四师在洪泽湖一带打游击,与日军周旋。当年16岁的樊廷好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毅然加入了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三营八连步兵排。在一次炸日军碉堡的鲁圩战斗中中弹负伤,右上肢胧骨粉碎性骨折。当我们打开话匣的时候,樊老回忆了尘封的记忆,讲述了他所在的步兵排夜炸碉堡冲锋陷阵杀敌的经历。

那是1944年的隆冬腊月,正值农历春节来临之际,野外冰封地冻,天气十分寒冷。当时在鲁圩镇有一个日军据点,驻守着百把个日军。上级命令二十六团端掉这个据点保障后方部队歼灭日军。可是,这个据点有一个碉堡,易守难攻。于是,二十六团就把炸碉堡的任务交给我所在的步兵排。为了顺利炸掉碉堡,排长带领全排战士连夜挖战壕。

在挖战壕过程中,惊动了龟缩在碉堡里的日军,不停地打来嘟嘟嘟一梭子弹。手抱炸药包的战士连冲几次,由于日军的火力太猛,冲不上去,一个个壮烈牺牲了。为了尽快炸掉日军碉堡,让后方部队冲锋杀敌,排长命令战士身裹棉被(挡住子弹穿入),在日军火力猛的情况下,炸碉堡的战士灵活机动,匍匐前进,以侧姿的方式,一步一步接近日军碉堡。当炸碉堡的战士快要接近碉堡、不在射击线上时,立即起身,一个箭步冲上去,点着导火索,片刻间,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火光四起,碉堡被炸得飞上了天。

这时,准备冲锋的后方部队战士们听到爆炸声,一个个手握钢枪,如离弦之箭,冲上日军据点,杀气腾腾。我就在这次冲锋战斗中负了伤,流血不止。当时,一个炊事员和一个抬担架的老乡发现我负了伤,连忙将我抬上担架送到后方包扎。这场战斗结束后,听战友们说,这场战斗打得很漂亮,共打死日军上百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迫击炮、六○炮等武器。当部队凯旋而归时,雄鸡已啼叫了三遍。

谈到这里时,樊老感慨地说,当年我负伤时,多亏炊事员和那个老乡救了我,不然,我也活不到今天。我要谢谢那个记不得姓名的炊事员和老乡。我永远记住你们,谢谢你们。

张智锦: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张智锦(1918~1942),安徽和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智锦自幼家贫,11岁入私塾读书,后因疾病致残辍学回家,他用3年私塾打下的基础坚持自习,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多方面涉猎知识,使这个只读了3年私塾的农村青年,成了当地一名颇有影响的读书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在一篇《述我立场》的文章中,满腔热忱地倾诉着自己的爱国胸怀。他写道:“现在一般无志的青年,整天糊里糊涂的不分东西,不辨皂白,随波逐流,以致陷于汪洋无际的苦海之中……我主张即使不能挽既倒之狂澜,亦当做中流的砥柱,决不能同流合污,与世浮沉,变成那腐化、恶化的分子。我立志俭朴廉洁,勇敢耐劳,当兵不怕流血,经商不贩仇货,工作不辞辛苦……”入党后,他以教书为掩护,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抗日救国道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在社会上,他想方设法与人民群众中的一些积极分子联系,联合他们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新四军东进部队奉命撤离和县后,张智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极其艰险复杂的环境中,他像一颗红色的种子,培育着革命力量,先后发展了锲怀镭、浦玉民、王苏民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抗日时期江(浦)和(县)全(椒)地区第一个党小组。1940年1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直属三十工作团,从和县善厚集进至香泉地区。根据上级党组织介绍,工作团与张智锦取得联系,组织了中共香泉区委员会(属苏皖省委领导),省三十工作团的负责人肖习琛任区委书记,张智锦参加区委领导。不久,因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省动委会三十工作团被迫撤至和县南义,张智锦又一次与党失去联系。

1940年5月,皖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江和全工委,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做准备,派胡克诚任工委书记。张智锦和工委的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工作,组建了赤镇、香泉两个区委,张智锦担任中共香泉区书记。

1941年10月,江和全工委机关迁到滁县花山,张智锦参加工委并担任组织部长,和胡克诚同志一起,领导着江和全地区的革命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争取改造大刀会、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开辟与建立新四军二师与七师交通线等方面,张智锦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2年,张智锦在收编顽军过程中,遭日伪军包围,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于11月14日英勇牺牲。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