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把纪念 合肥包公的紫砂壶问世
预算只有1500?这些时髦包袋都能入手!
下一篇4 2015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史上第一把纪念 合肥包公的紫砂壶问世

 

一把朴素古雅的紫砂壶,静静地端坐红木茶几上。笔者在江苏宜兴第一眼见到它时,不觉眼前一亮:这是我们合肥包公祠里的“廉泉”呀!壶身呈六角形,与廉泉井的井栏非常相像;壶身上刻有黄色的“廉泉”两个大字,那是按清代学者李国衡在包公祠里题字仿刻的;那弯弯月亮形的壶钮,可不就是包公额头上的月亮嘛!笔者小心翼翼地捧起壶来看,上面有作者的二行铭文:“廉如万古月,茶养圣贤心。明君铭”。面对这把承载包公高尚精神的紫砂壶,笔者不由感叹:用这壶泡茶,每喝一口茶水,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啊!

笔者是从在宜兴工作的合肥同乡处得到消息的,于是第一时间赶往宜兴采访。壶的设计制作者──著名紫砂艺术家高明君先生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对包公很仰慕,中学时还写过赞颂包公的诗。从事紫砂艺术以来,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做一把以包公精神为题材的紫砂壶。但紫砂艺术与诗书画等艺术不同,紫砂壶通常要在造型、名称、铭文三个方面都集中在一个主题上,才能算是一把艺术价值较高的紫砂壶。设计一把体现包公廉洁无私内涵的壶,难点主要在造型的选择上。因为紫砂不仅具有文化属性,还得具有实用性功能。为此他大量阅读关于包公的书籍,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造型。直到他到合肥的包公祠参拜,发现了祠内的廉泉井,才算如愿以偿。

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包公祠里的“廉泉”古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清官──合肥先贤包拯所掘。传说贪官污吏喝了此井的水会头痛难忍,清官喝了则神清气爽。近千年来,此井一直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瞻仰膜拜。然而用紫砂艺术的形式来赞美它,以紫砂壶的方式来讴歌它,却是紫砂500余年历史里的第一次。

此壶日前已经被收录到新出版的《紫砂漫步》一书中。

笔者为此请教了多位紫砂学者,又查阅了宜兴紫砂相关史料后得知,历史上第一位以井栏为造型制壶的,是清代中期的江苏溧阳县宰陈曼生。他以当时溧阳境内陵零寺内的一口古井栏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唐井栏壶”。那把壶式成为紫砂文化史上的经典作品,那口古井栏也随之名扬天下至今。合肥包公祠里的这口廉泉井,是千年前包公所掘,合肥人李鸿章后人、学者李国衡题字。廉泉井及井栏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远在溧阳境内陵零寺那口之上。高先生选择这口井栏,设计制作了“廉泉壶”并赋予了优美的铭文,决定了这把壶必定会在紫砂壶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同时也为世界了解包公、了解合肥新开了一个窗口。

设计者简介

高明君,1970年出生,宜兴紫砂艺人,紫砂文化学者,《紫砂漫步》一书的作者。其紫砂壶作品饱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他是全面、系统地阐述紫砂文化内涵和功用的学者型实力派紫砂艺人,把紫砂文化创作题材延伸到台湾、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的第一人。他坚持“让每个传统的中国人都看得懂”的创作理念,坚持“让作品本身说话”的从艺风格,坚持“传递正能量”的创作原则。尽管他从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职称评定,从不参加任何部门组织的艺术大赛,他的壶艺作品仍然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为了创作出贴近生活的作品,他不仅深入研究国学,以丰富创作思想,还到全国各地采风,创作了大量具有地域文化题材的作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