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合肥烈日炎炎,最高气温一直处于36℃左右,中暑和高温带来的各种疾病明显增加。于是,被誉为“救命使者”的120急救人员比以往忙碌。昨天,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跟着一辆急救车,体验他们一天10小时的忙碌工作。
A 一大早 就有老人在家中暑
合肥市120急救人员的工作分为白班和夜班,白天工作时间从早晨8点到晚上6点,夜班从6点至第二天早晨8点,每个小组一星期上两天夜班和两天白班,像夏季高温天气,每一名医生几乎都得加班,因为出诊量要比以往多出一倍以上。
昨天早晨7点30分,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来到了位于绩溪路上的合肥120急救中心,中心大院里已经停满了急救车,工作人员称,这些车辆马上就要到达市区的各个站点。
记者首先跟随去武警医院(南区)的120急救站点,车上的急救医生名叫赵刚,从事急救工作已有10多年了。还有两名担架员李乃兴和宋伟,驾驶员名叫宣善华。
8:17,当车子即将到达医院时,调度中心便传来出诊信息:科大东区宿舍,有一名老人疑似中暑。
听到消息后,驾驶员迅速将车掉头,一路上快速朝现场奔去,不到10分钟就抵达小区。随后,医生和两名担架员立即扛着担架,一路小跑到达老人家中。此时,老人几乎已昏迷,高烧到41℃。赵刚及时给老人实施物理降温。随后,两名担架员就抬着老人,从窄小的楼道内将老人从5楼抬下。5分钟后,急救车到达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老人获救。
B 两名180斤重的患者 差点累倒急救人员
第一名患者:
这边病人刚刚处理好,那边急救车上又收到出诊信息,在安庆路监狱管理局宿舍内,一名老大伯身体不适。
记者看到,出诊信息是8点59分,急救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9点04分,这名老人家住2楼,依然需要担架。
进入老伯家,记者看到这名老人好高,至少有1米85,体重也得有个170多斤,为了将这名老人抬下楼,急救医生也搭上了手。终于,在9点27分将老人成功送往了中医附院。经初步诊断,这名老人已经90岁,由于高温导致其旧病复发,高温不退。
第二名患者:
安顿好这名老大伯后,急救人员都已汗流浃背,正准备喝两口水休息下,谁料,又来一条出诊信息。沿河路联合一村宿舍,一名老人在家发高烧。
急救人员只好放下手中水杯,快速奔去现场。这名老人家也是在2楼,可是,他住在一家大型超市的楼上,想要到老人家,首先要爬到超市平台,然后再上2楼,这么算来至少也有5层楼高。
这还不算是最麻烦的,这名老人体重比刚才那位更重。不仅如此,将老人从2楼抬下后,还要推着担架车下超市坡路。为了控制好担架车的车速,两名担架员在上方拉着车,驾驶员和急救医生在前方用身体拼命地抵着。就这样,经过10多分钟才将老人成功送上急救车。
C 饭菜正要上桌又有出诊信息
连续抬了两名180斤的患者后,两名担架员累得不轻,回到急救站点后,比较年轻、瘦弱点的宋伟更是不停甩着胳膊,衣服全被汗水浸透。“现在胳膊还在发抖呢。”宋伟笑着说。
中午11点20分,午饭时间到了,他们一行4人就在武警医院的食堂就餐。然而,就在他们刚刚坐上饭桌时,又来一个出诊信息。
在徽州大道与黄山路交口的人行天桥上,有一名老太太突然栽倒了,报警人是名过路的好心人。
急救人员立即丢下碗筷,一路小跑上了急救车。到达现场后记者看到,这名老太太被摔得不轻,满脸是血,身上一个奶瓶也被摔碎了。看样子这名老人至少有80岁,口齿也不是很清楚,派出所民警赶到后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急救医生只好先将她送去了医院。
经诊断,这名老人疑似中暑栽倒在地。
D 三大碗米饭和两盘素菜
中午12点,4名急救人员拖着疲惫的身子终于又回到了食堂。
也许是肚子太饿了,李乃星还未等菜上桌,便自己盛了一碗大米饭吃了起来。其他三人看他吃得那么香,也纷纷各自盛了一碗。就这样,他们还未等菜上来,一大碗米饭就已下肚。
米饭吃完了,菜终于上来了,记者看到,上来的两盘菜都是素菜,一盘炒白萝卜,一盘用各种青菜和豆干搭配炒的。“就这俩菜?”“是的,就这俩菜,估计一会还有个青菜蛋汤。”
记者在旁边看着他们狼吞虎咽,每个人都吃了三大碗米饭,盘里的菜也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E 一天工作十个小时
午饭过后,下午的出诊量有所减少,从下午2点开始,陆陆续续接到几起需要转院的患者。相比现场抢救,转院显得稍微轻松些,但是,转院所耗费的时间却要比抢救多了许多。
赵刚告诉记者,有时一些需要转院的伤者还未办理好出院手续,就急急忙忙地拨打了120。等他们赶到后,还要等患者办理好出院手续,收拾完行李后才能出发。这样一来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这期间遇到需要抢救的患者,调度中心不得已再派稍微远一点的车辆。所以,还要提醒转院的患者办理好所有手续后,再拨打120。
直到下午6点多,上夜班的班组赶到站点后,他们方才能离开。一天10个小时的工作随着太阳的西下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