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滔(1918-1942)。刘滔是化名,由于他是被敌人秘密杀害的,至今尸骨无存,籍贯难考,是一位无名英雄。
1938年夏,刘滔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冬天,进入八路军政治部敌工训练队学习,经过一年半严格的业务训练,成为抗大的优秀学员,学会了日语,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毕业后,被派往淮北,任新四军六支队十一旅三十二团敌工干事。1941年春任三十二团敌工股长。他经常来往于淮上与宿怀之间,通过各种关系,频频出入于敌伪据点,做瓦解争取敌伪军的工作,很快打开了蚌埠至宿县一段铁路沿线的工作局面。在工作有所起色后,又向宿北地区拓展。同年春,新四军第四师三个月反磨擦战斗失利,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准备将第四师主力部队和豫皖苏地区党政干部撤离,转移到皖东北地区。5月上旬,刘滔接到了掩护我军东撤的任务后,和张文华、王国藩、欧明海等人反复讨论,制定出安全措施,并作了周密的部署。他不分昼夜地奔走在敌、伪、顽、我之间,做准备工作。
1941年5月8日,四师师部军政人员和大部队顺利通过敌占区到达津浦路东,未损一人,未丢一枪。彭雪枫师长表扬他们是“手无寸铁,胸有雄兵”,并要他们把铁路作为阻止顽军东犯的第一道防线,把好苏皖边区的“西大门”。至7月底,刘滔和张文华等人,先后掩护五批同志安全转移,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四师敌工部长刘贯一称赞他“入虎穴而无难色”,同志们称赞他为“神行太保”。
1941年6月,宿东敌工委员会成立,周启邦任主任,刘滔、张文华任常委,开展徐蚌间铁路沿线的敌伪军工作。刘滔、张文华等利用四师敌工部留下的日文宣传品,采用散发、张贴、邮寄、送交(叫伪方人员以拾到上交的名义送给)等方式方法,不断把宣传品送到日军士兵面前。由于攻心战的成功,使宣传品成为威力巨大的炸弹,在敌人的思想中开了花,终于由思乡、悲观、厌战、怠战,发展到不断投诚和经常自杀,从而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迫使日军的“扫荡”不断地降级,明显减轻了对新四军的压力。1942年夏,为了工作便利,刘滔经常住到宿县东关伪镇长陈庚阳家里。后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宿县“小东京”日军联队部。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他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施昌旺 星级记者 俞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