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已成为日常生活消费方式,但使用不慎却可能带来麻烦。在常州上过大学的虞先生,最近就遇上了这样的麻烦:上学时用信用卡透支了6毛钱,到今年4月1日为止,各种费用合计已达9267.2元。更为糟糕的是,他还被银行列入黑名单。虞先生把信用卡所在银行告上法庭。
这起案件有了结果。法院启动了调解程序,透支的虞先生支付了500元给银行,银行删除了不良记录。对于这起案件的结果,当事人应该是满意的。但是,法院的调解更像是在挠痒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纠纷。假如,法院能不畏麻烦,不是启动调解程序,而是进行审理,还有了这个结果则在司法上能成为一个亮点。
6毛钱放在谁身上都不是大问题。银行不差6毛钱,客户也不差6毛钱。6毛钱的透支,无论是故意不还,还是无心之举,都不应该出现“变1万”的尴尬。当6毛钱在几年的时间之内,加上各种费用,最终变成了将近1万元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警惕信用卡的管理问题了。
按照《信用卡章程》来看,6毛钱的透支,最后变成1万元是有法可依的。按照这个《章程》的规定,凡持卡人逾期还款,会从消费次日起按每天万分之五计息,逾期会计复利,因此逾期时间越长,每日利息就会越高。用这样的计算方法,也就有了“6毛变1万”的情况了。问题是,这种复式的算法,与民间高利贷有何不同?民间高利贷历来是政府反对的事情,还有专门的组织进行严厉的打击。但就是万恶的高利贷,也很难在几年时间把6毛钱变成1万元。假如民间借贷出现这样的情况,司法部门肯定不会支持的。
虽说在法院调解之下,虞先生最终只支付了银行500元,并且银行也撤销了不良记录。可是这起典型的案件更应该深入办理。试问,如果双方都不愿意接受调解,法院该如何判决?我想,也只能按照银行规定,判决虞先生承担责任了。问题是,如果是这样,让6毛钱在几年之间变成1万元,是不是很可笑?
“透支6毛变1万”,调解只是挠痒痒。真正解决问题,需要重新审视《信用卡章程》,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