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保卫战:谭震林力破日军
2015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日军进占皖南要塞,新四军奋战七年
繁昌保卫战:谭震林力破日军

 

□记者 赵汗青 文/图 1937年12月10日,日军进占芜湖城,芜湖地区从此成为日军“确保地带”之一。日军在芜湖派驻重兵,先后进驻的有日军石井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二六师团和第四十师团。驻芜湖地区的日军人数多达一万余人,芜湖成为日军控制安徽的战略要地和进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

自1938年2月始,刚组建的新四军开赴皖南,在叶挺、谭震林、粟裕等人的带领下,重创日军,抗战史上著名的繁昌保卫战、奇袭官陡门、激战父子岭都是在芜湖这片土地上展开的。1945年10月10日,驻芜日军向国民党代表投降。

芜湖沦陷 日军控制皖南门户

1937年11月下旬,日军兵分3路,实施进攻南京的计划,其中以芜湖为西路。芜湖当时作为中国首府南京的京畿之地,危在旦夕。日军在攻陷广德后,举兵北犯。12月1日,日军在芜湖县三元乡大潘村烧毁民房60余户,共200余间,先后杀害村民33人,随后又进占了时属宣城的湾沚镇。

从12月5日开始,日军轰炸机群60余架次连续5天对芜湖市区的民居、商业中心和车站、码头、机场等进行狂轰滥炸,到处是残体断肢、瓦砾废墟,浓烟烈火笼罩了整个市区达20余天。其后,日军飞机又多次对繁昌县城与南陵县城实施轰炸,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12月8日,日军第十八师团及伪满州军于藏山旅进犯芜湖,国民党守军及政府官员弃城而去。10日,日军进驻芜湖。芜湖成为日军在皖南地区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基地,城内外驻有重兵,日军步、骑、炮、工兵最多时达万余人,日本空军百余架飞机驻湾里机场,另有伪军的部队驻防芜湖。

当日军完全控制了芜湖这个皖南的门户后,整个皖南地区就完全敞开在侵略军的面前,形势十分危急。

1938年2月,刚刚组建数月的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奉命开赴皖南。同时,中共东南分局决定在岩寺成立中共皖南特委,统一领导皖南地区党的工作。5月26日,新四军军部从太平县移驻南陵县土塘乡,8月2日正式进驻泾县云岭。

繁昌保卫战 谭震林力破日军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由芜湖进犯繁昌。3月,日军侵占了三山、梅山、峨桥等地。10月,国民党一四四师在日军攻击下,仓惶逃窜,致使繁昌县北部地区沦陷。

新四军三支队于1938年12月进驻铜、南、繁抗日前线,同国民党五十二师、一四四师一道,担负起铜陵、南陵、繁昌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三支队在谭震林副司令员领导下,从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共进行大小200余次战斗。“红杨树战斗”、“马家园战斗”、“父子岭战斗”威震敌胆,都不同程度地杀伤了日军。其中1939年里的5次繁昌保卫战最为著名。

第一次繁昌保卫战:1939年1月10日,三支队收复繁昌城。此次战斗敌死亡20多人,新四军伤5人亡4人。

第二次繁昌保卫战:1939年2月5日,据守峨桥的敌军进犯并占领了繁昌城。三支队迅速集结主力反攻,经殊死拼搏,第二次收复繁昌城。敌军伤亡10多人,新四军伤10人亡5人。

第三次繁昌保卫战:1939年5月20日,驻荻港日军700多人,分两路向繁昌城进攻,与三支队五团六连交战。后来敌军增援兵赶到,新四军为减少伤亡,主动撤退。战斗至23日,敌人占领新屋基,新四军一团则集结主力,准备反攻。拂晓,敌人向顺安、朱村一带撤退。此次保卫战,历时4天,新四军粉碎了敌人的此次“扫荡”。敌伤亡300多人,新四军伤亡100余人。

第四次保卫战又称“繁昌战役”。此次战役发生于当年的11月7日至20日,历时半月,其中又可分为3次重大战斗。尤以“峨山头搏斗”和“塘口坝血战”最为惨烈,最为著名。

第五次繁昌保卫战:12月22日凌晨,敌人再次向县城进攻,我军最终将来敌击溃,收复繁昌城。这次血战持续二昼一夜,敌伤官兵56人、死51人,新四军牺牲20人。

长途奇袭官陡门 粟裕声震中外

1939年1月21日凌晨4时,粟裕率领新四军二支队一部,以长途奔袭、速战速决的方式,全歼了芜湖近郊官陡门日伪据点300余名伪军,狠狠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官陡门是位于芜湖市东北郊10余华里的一个小镇,街道东西长不过百米,建在50米宽的扁担河两岸的堤埂上,一座约一米宽的木板桥横跨两岸,将小镇连在一起。这里离铁路和飞机场只有6华里,四周河网密布,沟汊纵横,“路在水上铺,出门一把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1937年12月10日,日军侵占芜湖后,即在飞机场屯驻千余重兵,将官陡门作为重要军事据点,派遣300余名伪军把守,且两岸修筑有防御工事,设置3层铁丝网和障碍物,后面还筑有掩体战壕,易守难攻。

1939年1月18日清晨,寒风凛冽,新四军二支队一部在粟裕率领下,经过秘密行进,21日凌晨4点左右,部队来到距官陡门2公里的王石桥,按照预定方案,粟裕将部队分为两部,一部沿西北绕向芜湖方向往东迂回,另一部则沿扁担河东岸北进,完成了对官陡门据点的包围。当距官陡门不到1公里时,战士们开始贴着堤坝的斜面悄悄前进,在距离官陡门只有二三百米的地方,随着一声低沉的“停止”命令,部队哗地蹲了下来。

大家都屏住呼吸,双眼紧盯着前方的官陡门据点。突击队的干部带了两个尖兵摸上前去侦察,发现了敌人的两个哨兵,同时也看清楚了3层铁丝网后面的工事、地堡。侦察员返回后,轻声报告:“从这边摸过去,敌人看不见,好打!”粟裕听罢,果断地发出行动的命令。在新四军两路夹击下,刚从睡梦中惊醒的伪军晕头转向,抱头鼠窜,小镇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敌人丢弃的枪支。新四军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有利地形。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占了伪军司令部,企图逃跑之敌也被我河东部队歼灭。

这场突袭战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8分钟,连同清理战场在内,只花了20分钟,除一名伪军司令在芜未回据点,侥幸逃脱外,全歼了官陡门300余名守敌,活捉了57名俘虏,缴获了4挺机关枪、10多支短枪、约70支步枪,其余手榴弹、子弹、军需用品更不计其数。

皖南支队血战 驻芜日军投降

从1938年10月开始,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为显示实力,4月下旬,日军集中3万余兵力于芜湖、贵池、荻港一线,对皖南地区进行“大扫荡”。

国民党军队一○八师、五十二师不战而退,南陵、繁昌相继陷落。在叶挺亲自指挥下,新四军随后在南陵、繁昌两地与敌展开血战,历时10余天,歼敌千余人,取得大捷。

皖南事变后,皖南党组织遵照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指示,开展收容在皖南事变中失散的新四军官兵,在芜湖附近及铜陵、繁昌一带开展游击战,扩大武装,建立根据地与民主政权的工作。从1943年3月开始,新四军七师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将所属部队整编成立皖南、巢合庐、沿江及含和等4个支队,其中皖南支队由五十七团连同铜陵、繁昌、无为、无南的游击队改扩编而成。4月,又成立繁昌大队。随后,为配合新四军七师反日伪“大扫荡”,皖南支队袭击了繁昌铁矿山敌军重要据点,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新四军七师随即奉命围攻芜湖城。9月21日,新四军七师各部兵临城下,对驻芜日伪军发起攻击。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部队接到中共中央北撤的命令。1945年10月10日,驻芜日军向国民党代表正式投降。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