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艺术家要艺术生命之树长青。其实,一个艺术家,包括书画家,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于他的创作精神。
创作是一种心灵活动,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寄予了艺术家的情感。近读大写意重要画家吴昌硕的作品,敬佩他是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富有创作精神的画家,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吴昌硕(1844~1927),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等等,生于浙江孝丰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中了秀才。他10多岁开始刻印,是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我们评价吴昌硕的作品,称其另辟蹊径。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画风。他笔下的梅花,篆笔写就,葡萄则是狂草,风竹也是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吴昌硕贡献给美术史的价值在于创造,画面虚实相生、用色对比强烈,重视线条与骨力,耐人寻味。
吴昌硕说自己“三十学诗,五十学画”。意思是学养对他的绘画非常重要, 正因为深得传统文化精髓,他的作品不漂浮,不媚俗,自然却无斧凿之痕,稚气洋溢,天真一派。而他绘画上的题跋诗文,无不精神饱满,文气盎然。
时下画坛,受市场影响,普遍浮躁。表现为书画家们缺乏文化人应有的傲骨,而是逢迎于官场与商界,更谈不上潜心诗文。因为如此,导致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貌。看过当下一些人物画家的人物画,感觉最大的缺陷是造型能力不够,一幅作品上画着七八人雅集,实际上神态无非是一个人而已。甚至是,有的画家就绘画那么两三个人物,不同画面上扭来扭去。山水画家也多是搬运山头,偶尔一幅,还颇觉趣味,看多了则心中腻烦。究其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研究不够,写生功课缺乏,心态浮躁,导致创作精神匮乏。
没有创作精神,这样的书画工作者就只能说是书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