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隐形的马路杀手
“萎缩性胃炎不一定发展成胃癌”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药驾”:隐形的马路杀手

 

开车前吃药,需警惕7类药物

药后驾车已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药物的使用会对人驾驶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早有明确规定,服用7大类药品之后禁止开车,只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7大类药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

吴君仓提醒,开车前需警惕以下几类药物:

1.抗组胺药:扑尔敏、赛赓啶、苯海拉明等。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等副作用。2.抗抑郁、焦虑类药:米氮平,多虑平等,会导致人昏昏欲睡、乏力。3.镇静催眠类药:安定、苯巴比妥等。这类药物可对人产生镇静、催眠,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4.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有些人服后会出现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5.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可乐定、哌唑嗪等。这类药物服用后有时会伴有头痛、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6.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这类药引起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7.降血糖类药:优降糖、达美康等。这类药物都能引起疲倦、头晕,低血糖反应等。

服药后,最好过了6小时再开车

目前针对“药驾”,一些药品在说明书上注明“服药期请勿开车”,提醒大家服药时要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看病时,患者也应主动表明身份 “我是司机”,或“我开车上班”,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应选择替代药物,如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

此外,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后,应稍事休息或少量进食后再开车,以防血糖过低影响驾驶安全。吴君仓提醒,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请警惕“药驾”。

□ 朱沛炎 余乐华 记者 李皖婷

35岁的王雷(化名)最近遭遇了惊魂一刻。由于吃了感冒药,他一整天头脑都昏昏沉沉的,好几次眼前发黑,似乎整个人都要飘起来,手脚也不听使唤,更错把油门当刹车还险些撞到人。让他困惑的是,自己并没有喝酒,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说起酒驾、醉驾,其危害可谓人人皆知,但说起“药驾”这种隐形马路杀手,可能大多数市民就不知道了。合肥市二院专家提醒,服用抗抑郁镇定剂等药物后驾驶,比酒驾更危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