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调查组公布庆安枪案调查结果,调查认为,民警李乐斌开枪是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与此同时,现场视频也向全社会公开。至此,一场引发举国关注的舆论热潮终于尘埃落定。而调查结果公布后,舆论的“U”形反转,更耐人寻味。
无论是从现场视频来看,还是从调查结果分析,事件的“复杂性”都非常突出。长期上访的问题,精神疾病的因素,警察持枪的边界,弱者权利的保护……种种敏感因素相互叠加,再加上发生在现场的暴力袭击,都构成了事件的“复杂性”。遗憾的是,事实的错综复杂,恰好反衬出真相公布之前的一些认知和判断,是多么简单化,甚至情绪化。
当然,媒体和公众的积极呼吁,对于促进调查进展、推动视频公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反思,如何让舆论更加成熟、健康,更好地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回顾整个事件进程,理性质疑的声音不少,但也有不讲证据的负面猜想,也有不问是非的有罪推定,也有在弱者与民警之间选边站队的极端对立,这些都应该促使我们反思:事实是复杂的,而情绪往往是简单的,为了避免舆论之枪误伤他人,唯有不让情绪遮蔽理智,不让感情影响判断,时时用理性冷却不明真相下的道德激愤。
在整个事件中,人们付出了太多的争论,倾注了太多的义愤,支付了太多的感情,但是恰恰忘记了,“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抛弃对道德大棒的依赖,抛开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进行专业性、技术性的事实还原。在公共讨论中,首先要弄清楚事实是什么,如果事实没有弄清,就已经有了倾向性的价值判断,那只能是一种偏执。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社会舆论成熟的标志,就是情绪越来越少,而关注事实越来越多。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