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全省广大人民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今日起,本报将开辟“劳模风采录”专栏,陆续推出部分劳模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的氛围中来。
星报讯 他扎根煤海30年,获得13项国家专利,创造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他带出3000多名徒弟,并带领团队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他就是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矿业公司机电科高级技师杨杰。
杨杰的刻苦钻研是出了名的。1984年接班进矿的他,自学啃完了20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书籍,积累了三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1990年,他在全国第一届青年职工技术大比武中获得第六名,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煤炭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出炭不出炭,关键靠机电”。2002年,杨杰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解决了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轴向窜动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8万元,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他也被称为“金牌工人”。
工作30年来,他始终扎根煤海一线,实施大小革新项目200多项,其中1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项填补了全国煤炭行业空白,创造经济效益8650多万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年来,经他培训过的职工就达3000人之多,带过的徒弟多数成为各个单位的技术骨干。
杨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为我省唯一一家首批晋级国家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