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发关注。研究人员表示,抗生素使用可能与炎症性肠道疾病、儿童哮喘、肥胖和肿瘤形成等有关,还将加重细菌耐药、威胁临床治疗,并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人群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昨日了解到,带“炎”的疾病不一定都要使用抗生素,家长如果在孩子生病后总自作主张充当“半个大夫”,反而会害了孩子。
童有兵 记者 李皖婷
抗生素易残害孩子器官
复旦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监测的1000多名儿童中,至少有58%的儿童尿中检出一种抗生素,四分之一的儿童尿中检出2种以上抗生素,有的尿液样本中能检出6种抗生素。
医疗专家称,由于孩子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生素很容易残害或潜在地残害孩子身体器官,最主要是容易导致肝和肾功能的损害。此外,庆大、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孩子耳聋,环丙沙星等对孩子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记者了解到,带“炎”的病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疾病,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麻辣烫饮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将导致“无药可用”
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以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例,2009年,其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是70%左右,2003年达到76.8%;其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则更惊人:2002年达到86.1%,2003年达到94.4%。
据了解,耐药性的发展速度惊人,可能只需要一年时间,但要恢复其敏感性,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抗生素的临床滥用正是造成耐药性高的原因之一。“滥用抗生素容易让一些病菌产生耐药性,最终演变为‘超级细菌’。当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的繁殖速度时,我们就将面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巨大风险。”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华山说。
通过验血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这段时间忽冷忽热,不少孩子都被感冒、发烧“撂倒”,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就诊大厅里,挤满了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然而记者了解到,这些家长中有很多都会强烈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有些还是在家里吃过抗生素药物发现不见效,又来医院输液的。
“每天都会碰到家长特别坚决要给孩子输液,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好得更快,但是快未必就一定是对孩子好,而且正确的药物治疗也不会比输液治疗好得慢,病程差不多都在一周左右。”华山表示,输液的药品中至少一半是抗生素,如果是普通感冒发烧,血象也不高时,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药物。
据介绍,抗生素不该是家中药箱的常客,判断该不该使用抗生素的标准是“血常规”——通过验血,判断是否是细菌感染,判定是细菌感染才使用抗生素。